安全

台灣紀念歐戰勝利,呼籲團結對抗威權侵略

台灣總統賴清德呼籲民主國家加强團結,對抗極權威脅擴張。

5 月 8 日,賴清德總統由蕭美琴副總統陪同,在台北出席歐戰勝利 80 週年紀念活動,並與 17 個歐洲國家代表合影留念。 [中華民國(台灣)總統府]
5 月 8 日,賴清德總統由蕭美琴副總統陪同,在台北出席歐戰勝利 80 週年紀念活動,並與 17 個歐洲國家代表合影留念。 [中華民國(台灣)總統府]

李賢治 |

5 月 8 日,台灣首次舉辦「歐戰勝利日」(VE Day)活動,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終戰 80 週年。

總統賴清德面對歐洲 17 國及歐盟代表發表演說,強調台灣與歐洲同樣面臨「新極權集團」威脅,

並呼籲民主國家團結,對抗侵略與威權擴張。

賴清德說,姑息只會讓侵略者「食髓知味」,

5 月 9 日,在莫斯科勝利日閱兵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排右二)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右一)站在一起,紀念蘇聯二戰勝利 80 週年。 [Gavriil Grigorov/共用照片/法新社]
5 月 9 日,在莫斯科勝利日閱兵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排右二)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右一)站在一起,紀念蘇聯二戰勝利 80 週年。 [Gavriil Grigorov/共用照片/法新社]

二戰的慘痛經驗告訴世人,自由民主需靠實力守護,

不應重蹈二戰前的綏靖覆轍,切勿對侵略行為掉以輕心。

他說,二戰以來的民主國家合作體系,不只是歷史的產物,更是當前對抗威權擴張的根本。

賴清德重申,台灣與歐洲正共同面對「新極權集團」的威脅,敦促民主國家「在風險成為危機、危機變成向外擴張的野心之前,就緊密團結起來」。

觀察人士表示,賴清德的演說意在表明,台灣不只是亞洲區域議題,而是對抗中俄威權擴張的重要民主夥伴。

台灣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譚耀南強調,歐洲的二戰經驗正為今日提供重要的借鑑。

他在接受《天下雜誌》採訪時呼應賴總統,表示當年西方對納綷德國的綏靖政策是失敗的。

他說,西方國家相信和平協議與讓步可以換取穩定,結果卻引發全面戰爭。

改寫歷史

如今,台灣面臨來自中國的廣泛安全挑戰,

包括解放軍機艦頻繁擾台、海底電纜疑似遭到破壞、經濟脅迫與持續的資訊戰等,呈現全方位威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 5 月 9 日的俄羅斯「勝利日」閱兵,與下令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總統普丁站在一起,跟台北的民主慶祝活動形成鮮明對比。

習近平出訪莫斯科前,在俄羅斯國營報紙《俄羅斯報》發表署名文章,宣稱「台灣回歸中國是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還宣稱,《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確認了中國對台灣的主權」,聯合國大會第 2758 號決議的權威「不容挑戰」,「必然統一」的大勢「不可阻擋」。

1971 年通過的第 2758 號決議使北京成為聯合國成員國,並驅逐了台北。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張國城告訴《焦點》,中華民國是二戰擊敗納粹的同盟國,建立了反西斯的國際主流。

1949 年,中華民國在內戰中失利,其領導人逃至台灣。

張國城說,歐洲代表出席在台北的紀念活動,即是肯定中華民國在 80 年前的歷史貢獻。

他補充說,習近平的說法是企圖改寫歷史論述和扭曲國際法理。

北京的時空旅行

張國城指出,1943 年發表的《開羅宣言》和 1945 年的《波茨坦公告》明確表示日本須將台灣歸還給中華民國,

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到 1949 年才成立,發表這些宣言時根本還不存在。

習近平發表最新言論之際,中國今年也持續阻撓台灣參與世衛大會,聲稱是因為執政的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也稱排除台灣獲得國際支持。

台灣外交部則反駁說,聯合國決議,如第 2758 號決議,並未提及台灣,亦未授權中國代表台灣,

因此中國的說法缺乏法理依據。

美國聯邦眾議院於 5 月初口頭無異議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

此法案明確指出,聯合國第 2758 號決議並未涉及台灣與台灣人民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並呼籲美國運用其影響力,對抗北京在全球組織中扭曲國際決議的行為。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

Policy Link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