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台北——路透社在 2 月 17 日引述三位不具名消息人士報導稱,隨著中國加大對台灣的軍事壓力,台灣正與美國為一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軍備交易進行談判。
可能的採購金額在 70 億至 100 億美元之間,其中包括魚叉岸防飛彈系統 (CDCM) 和「海馬斯」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 (HIMARS)。
台灣國防部拒絕證實這項軍購談判,但是重申它增強國家安全的決心。
2 月 18 日,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在每週記者會上表示:「所有國防預算都符合政府政策,計劃一旦確定就會對外公布」。
白宮對這項潛在軍購交易不予回應。然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麥克.瓦爾茲 (Mike Waltz) 在上月表示,他希望增加對台灣的武器交付。
台灣持續面對中國入侵的威脅,而中國並未排除以武力手段控制台灣。
這項軍購消息出現之際,正值中國人民解放軍圍繞台灣的軍事活動不斷升級。美國軍方的領導人加強描述,這些演習為強迫台灣與大陸統一的預演。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繆爾.帕帕羅 (Samuel Paparo) 上將最近警告說,美國必須加快腳步,縮小與中國的能力差距。
2 月 13 日,他在夏威夷的一個安全論壇上表示:「我們的彈藥庫即將用罄,積壓的軍備維護工作量卻每個月都在增加」。
「認真看待」自衛
路透社報導,據一位熟悉這項潛在交易的消息人士表示,台灣計劃提出一項特別國防預算,著重精準彈藥、防空升級、指揮控制系統和反無人機科技。
英國《金融時報》去年 11 月 14 日的報導指出,台灣一直想更廣泛購買美國先進軍事系統,包括神盾驅逐艦 (Aegis destroyer)、 E - 2D 「先進鷹眼」(Advanced Hawkeye) 預警機、愛國者飛彈,甚至 F-35 戰機。
一位了解討論情況的美國國家安全分析師表示,台灣採購這些軍備,是為了「展現他們認真看待」自衛的態度。
台灣總統賴清德在 2 月 14 日宣布,計畫推動特別國防預算,將軍費開支提高至國民生產總值的 3% 以上。
同時,區域盟友也注意到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擴張。
澳洲和紐西蘭密切監視中國軍艦在他們附近海域的活動,而巴布亞新幾內亞則正與澳洲談判一項防禦條約,應對北京的影響力。
因應印太地區的勢力動態此消彼長,印度也深化與美國的防衛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