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尼.衛索洛斯基(Tony Wesolowsky) |
中國最近第三次展示了最新的隱形戰機,非正式命名為「殲-36」,透過圖片和影片 在社群媒體流傳。
此次展示正值北京近期在亞太地區加強軍事存在的舉措。
3 月 25 日,中國社群媒體上出現了新的影片,顯示一架飛機襯著日落的背景,在四川省成都溫江機場附近低空飛行。這是自去年 12 月 26 日首飛以來,第三次觀測到這架飛機試飛,顯示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正在加速測試。
兩天前,中國國營的中央電視台播出了一段 27 秒紀念殲-10 戰機服役 27 週年的剪輯影片,結尾處是一架無尾飛機的模糊圖像,最後的標題是「下一個會是?」——被視為首次正式提及中國第六代戰鬥機。
![3 月 23 日,中央電視台一檔節目結束時出現了一張無尾飛機的模糊圖像,標題是「下一個會是?」 ——這是中國首次正式透露下一代戰鬥機的消息。 [中央電視台/Youtube]](/gc9/images/2025/03/27/49801-cctv-2-370_237.webp)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中國軍事分析家宋忠平認為,這預示著成都將推出下一代戰鬥機,外界普遍猜測該機型為殲-36。
最近的分析顯示,該飛機的無尾菱形機翼設計增強了匿蹤和空氣力學性能,可能提高其超音速巡航能力。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舒孝煌 3 月 24 日接受台灣中央廣播電台訪問時表示,殲-36 的匿蹤性能和射程可能讓它能夠在密集的防空網絡下突破第一島鏈。
第一島鏈包括日本、台灣和菲律賓。
中國可能會瞄準島鏈內外的戰略要地,例如關島或美國的航空母艦。
然而,殲-36 獨特的三引擎配置雖然有可能增加推力和速度,卻也引發了外界對中國引擎技術的質疑。舒孝煌說,增加的引擎可能會增加紅外線可見度和燃料消耗,進而影響其匿蹤效能。
「現今的威脅」
隱形戰鬥機試飛的報導發佈時,正值中國持續加強對亞太地區的軍事侵略,對區域勢力的挑釁行為也愈來愈多。
中國持續加強軍事投入,2025 年國防支出將增加 7.2%,以「堅決維護」國家安全。此舉將使中國的國防支出規模僅次於美國。
殲-36等先進戰機的研發,彰顯了中國擴大軍事能力的決心。
殲-36 戰機亮相正值亞太地區緊張局勢加劇。中國在南海的態度也愈發強硬,與區域勢力發生挑釁衝突。
最近幾週,中國戰機多次騷擾澳大利亞飛機,包括在有爭議的南海上空向澳方偵察機的飛行路徑上投擲照明彈。
澳大利亞海軍也發生類似事件,據稱中國驅逐艦在日本附近海域對潛水員使用了聲納脈衝。
同時,北京也加劇了與菲律賓的對抗,這是北京為宣稱其廣泛海事主張而採取的一系列「危險」挑釁行為的一部分。
同時,北京定期在台灣附近部署戰機、軍艦與海警船,去年還在台灣週邊舉行了幾次大規模軍事演習。
中國堅稱自治的台灣為其領土的一部份,並威脅用以武力奪取該島。
尋求空中優勢
美國空戰司令部司令肯尼斯‧威爾斯巴赫將軍(Gen. Kenneth Wilsbach)稱,中國可能是為了取得空中優勢而催生了隱形戰機。美國空戰司令部負責監督美國空軍的戰鬥機、偵察機和電子戰機隊。
據《飛行全球》網站報導,威爾斯巴赫 3 月 4 日在空軍和太空部隊協會的活動上表示:「我們認為這些第六代戰機是為了奪取空中優勢。」
儘管中國的匿蹤技術正不斷進步,但是軍事分析家警告不要高估其能力。.
他們評估認為,儘管中國軍隊進展迅速,卻仍面臨挑戰,包括是否擁有足夠的人力資本、結構能力和政治意願在常規衝突中擊敗美國。
蘭德公司在 1 月 30 日發佈的另一份報告發現,中國人民解放軍「始終難以吸引頂尖人才,尤其是來自中國最頂尖大學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