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 |
專家表示,最近巴基斯坦的中國製戰機與印度的法國製飆風戰機之間發生交戰,對台灣的防空能力和戰術產生了影響。
美國官員對路透社表示,5 月 7 日在喀什米爾地區發生的空戰中,一架巴基斯坦的中國製戰鬥機擊落了至少兩架印度軍機,是現代史上最大規模的空戰之一。
一名官員說,大家高度相信巴基斯坦使用了中國製的殲-10 戰鬥機向印度戰鬥機發射空對空飛彈。
另一名官員說,至少有一架被擊落的印度戰機是法國製的飆風戰鬥機。
![據稱,在墜毀的印度飆風戰鬥機殘骸上發現的序號 BS 001 與印度空軍接收的第一架飆風戰鬥機序號相符。[aviation07101/X]](/gc9/images/2025/05/14/50394-wreck-370_237.webp)
巴基斯坦聲稱在空戰中擊落了五架印度飛機。
如果這種說法獲得證實,這場戰鬥可能標誌著殲-10系列戰機首次在實戰中擊敗西方的四代半戰機。
國際戰略研究所軍事航太高級研究員巴里(Douglas Barrie)對路透社表示:「中國、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的空戰界都極感關注,希望盡可能的多了解相關的基本事實,如:戰術、技術、程序、使用的裝備、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方法無效等。」
一般猜測這場空戰是中國的霹靂-15(PL-15)空對空飛彈與歐洲 MBDA 集團生產的空對空雷達導彈「流星」之間的較量,但尚未證實雙方使用了哪種武器。
巴里表示:「你可以說,這場戰鬥是中國最強大的武器對上西方最強大的武器,前提是如果證實真的攜帶了這種武器,但是我們不知道是否如此。」
雖然這次空戰的細節尚不清楚,但分析師認為,巴基斯坦使用了中國提供的「系統作戰」戰術與武器組合,包括霹靂-15 飛彈與空中預警機的搭配。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向《焦點》表示,這場交戰不僅是飛機與飛彈之間的對決。
他強調戰場訊息的獲取與即時傳輸,還有跨平台整合的關鍵作用。
蘇紫雲指出,巴基斯坦空軍採用「 A 射 B 導」(第三方瞄準/導引)戰術,展現了現代作戰中先進的指揮控制能力。
他說,即使飆風戰鬥機在一對一戰鬥中可能佔有優勢,但如果證實被殲-10 擊落,關鍵可能在於「電子戰決定一切」。
系統作戰
殲-10C 戰鬥機與預警機搭配引起台灣的關注。
蘇紫雲表示,台灣已有部分 F-16 升級為 F-16V 機型。
這些戰機配備美國製的 APG-83 主動電子掃瞄陣列雷達,在航空電子設備和電子戰能力方面比殲-10 系列更具優勢。
但是他指出,戰鬥機和預警機之間的協作以及系統作戰的概念仍有待加強。
他表示,台灣應加快建構作戰節點與資料鏈一體化網絡。他還說,現代戰爭不僅要能飛、能打,還需要即時態勢感知和聯合作戰能力。
台灣前空軍預警機中隊長翁嘉民與軍事觀察家諸葛風雲在 5 月 12 日聯名投書指出,空中預警機是台灣防空體系的核心。
他們在文中寫道:「台灣是防守一方,兵力遠較中國少,所以更需要運用預警機進行24小時的空中監視。」
兩位作者都敦促政府迅速向美國尋求軍售或租借 6 至 8 架新型 E-2D 先進預警機,填補防空預警的缺口。
台灣在今年 2 月向美方提交正式申請,希望採購 6 架 E-2D 先進鷹眼預警機,取代老舊的 E-2K 機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