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

中國鑽井平台入侵東沙島海域 台灣呼籲區域國家共同因應

台灣表示,中國試圖掌控南海爭議海域,而鑽探行動是其大規模努力的一部分。

恩平 21-4 A1H 井口平台由國營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開發,日產石油 700 噸,有助於中國在南海擴大鑽探作業。[中國中央電視台]
恩平 21-4 A1H 井口平台由國營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開發,日產石油 700 噸,有助於中國在南海擴大鑽探作業。[中國中央電視台]

撰文 / 賈斐懋 |

北京的「灰色地帶」行動已從台灣海峽擴展至南海。

中國聲稱擁有南海逾 80% 海域的主權,儘管鄰國皆拒絕接受。

中國在台灣專屬經濟區內設鑽井平台

過去五年間,中國在台灣東沙群島專屬經濟區(EEZ)部署了 12 座石油鑽井平台,加劇了區域緊張局勢。

這些平台距離該群島的限制水域僅 48 公里。

南海油氣儲量分布圖,其中已探明和推測儲量估計包括 190 兆立方英尺天然氣與 110 億桶石油。地圖標示出中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印尼所聲稱的能源勘探與開發區塊以及聯合開發區。[亞洲海事透明倡議/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南海油氣儲量分布圖,其中已探明和推測儲量估計包括 190 兆立方英尺天然氣與 110 億桶石油。地圖標示出中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印尼所聲稱的能源勘探與開發區塊以及聯合開發區。[亞洲海事透明倡議/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所謂的東沙群島區域其實只包括 1 座實際島嶼(東沙島)、1 個環礁和 2 處沙洲。

根據詹姆士敦基金會 9 月的報告,這些平台由中國國營的中國海洋石油公司(CNOOC)開發,共包括 7 座鑽井基座、3艘浮式生產儲油船,以及 2 座半潛式鑽井平台,全部位於台灣聲索的專屬經濟區範圍內。

緩慢卻持續的蠶食

台灣指出,中國企圖奪取南海爭議海域,加強鑽探是其大規模行動的一部分。

詹姆士敦基金會表示,倘若這些設施可以不受挑戰地無限期運作,中國將在不發生公開衝突的情況下,取得對週邊海域的實際控制權。

此外,這些設施也能讓中國得以罔顧台灣的意願開採資源。

《Domino Theory》9 月 8 日報導指出, 中國還有「南海五號」與「南海七號」兩座平台在台灣專屬經濟區內運作,其中「南海七號」懸掛賴比瑞亞國旗作為偽裝。

然而,中國海事局事先公開這些平台拖曳作業的座標,藉此將侵入行徑常態化。

2012 年,時任中海油董事長王宜林曾表示:「大型深水鑽井平台是我們移動的國土,也是戰略武器。」

潛在的軍事用途

這些平台具有軍民兩用功能,可能增強中國對台灣的脅迫、封鎖,甚至入侵能力。

詹姆士敦基金會報告指出,這些平台可部署攻擊直升機與地對空飛彈。此類軍民兩用設施是北京多維作戰戰略的一環,其中包括認知、法律及經濟戰術。

除此之外,台灣國防分析師林超倫在國防安全研究發表的文章中指出,這些平台還能搭載各類監測感測器與火砲,助長中國的「軍民融合」戰略。

中國的民兵船常偽裝成漁船,定期在東沙群島附近活動,進一步加劇緊張局勢。

給台灣的建議

林超倫寫道,台灣應加強衛星監控與情報共享,紀錄這些非法行徑,並向國際社會揭露其違法性。

《Domino Theory》報導指出,氣候條件與影像間隙對衛星監控造成挑戰,並呼籲台灣加強海巡與執法能力。

距離是台灣防禦者面臨的一大難題。

東沙島距離台灣南部高雄港 445 公里。搭乘飛機約一小時即可抵達,但若走海路則需一天時間。島上駐紮著一支小型海軍陸戰隊與海岸防衛隊部隊。

美國國防部在 2021 年的《中國軍力報告》中指出,中國幾乎不需太多軍事準備,就可以攻佔像東沙這樣的小島。

另一個與中國捲入海上爭端的國家是越南,其經驗或許能提供借鏡。

越南持續抗議中國在越南專屬經濟區的鑽井行為,成功阻止北京擴張。詹姆士敦基金會敦促台灣效法,以免助長北京的蠶食行徑。

來自台灣的譴責

台灣總統府近期譴責中國在台灣專屬經濟區及南海其他地區的鑽探活動,強調此舉違反國際法並危害區域穩定。

總統府聲明指出:「這不僅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等國際法律規範,更嚴重衝擊國際秩序,為區域穩定帶來了不確定的風險。」聲明並要求中國「即刻停止」這些非法行為。

台灣重申了其致力與區域各國合作、共同維護區域安全的承諾。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

Policy Link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