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札拉克汗(Zarak Khan) |
面對中國試圖主導全球稀土供應鏈的舉動,印度正積極行動,以減少對北京戰略槓桿的依賴。
稀土是製造高性能磁鐵的關鍵材料,廣泛應用於汽車製造、電子產品和國防等重要產業。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
初具雛形的「國家關鍵礦產儲備」(National Critical Mineral Stockpile, NCMS)與「國家關鍵礦產任務」(National Critical Minerals Mission,NCMM)兩項關鍵舉措,構成新德里的戰略核心,旨在使印度免受供應衝擊,並重新掌握關鍵技術供應鏈自主權。
印度的政策轉變反映了其對確保關鍵礦產供應的迫切性。
![總部位於孟買的國有 IREL(印度)有限公司,攝於 2016 年 11 月。該公司前身為印度稀土有限公司。 [維基媒體]](/gc9/images/2025/10/20/52466-indian_rare_earths_limited_at_kovilthottam_in_kollam__nov_2016-370_237.webp)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政府高級官員在談到「國家關鍵礦產儲備」時,對《經濟時報》表示:「我們希望在該計劃下建立兩個月儲量的稀土元素儲備,,著重在私營企業的參與。」 他補充道:「初期以稀土元素為重點。」
這位官員也表示,印度稍後可能會儲存其他關鍵物質。
「國家關鍵礦產任務」是新德里反制中國的另一項努力。
印度政府的聲明稱,該計劃於今年 1 月獲得批准,將在七年內撥款 1,630 億印度盧比(約 19 億美元),旨在支持「[稀土] 價值鏈的所有階段,包括礦產勘探、開採、選礦、加工和報廢產品回收」。
北京對稀土的箝制
中國向來不吝於強調其在稀土元素生產領域的主導地位。
自 4 月以來,北京加強對多種稀土材料的管控,並對部分產品和技術實施出口許可要求。此舉擾亂了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也令依賴中國供應的市場感到不安。
10月9日, 以「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為由,中國商務部宣布對稀土相關技術的新許可要求,包括境外實體也被納入。
同時,中國擬將鈥、鉺、銩、銪、鐿等五種稀土元素納入許可制度。
分析人士認為,這兩項舉措是北京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旨在將其工業優勢武器化。
英國智庫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漢學家金格(James Kynge)在 10 月 10 日的分析中寫道,最新的限制措施讓人們重新「關注中國如何利用其作為世界最大貿易國的影響力,以及其在製造業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在國際事務上投射力量」。
他補充說:「中國樂於利用貿易影響力來推進地緣政治目標,這應該讓西方政策制定者警覺其在製造業供應鏈日益成長的實力,以及對於某些所謂『瓶頸』技術的控制。中國可以隨意對這些技術實施限制。」
印度的戰略夥伴關係
新德里的舉措反映出印方承認其「極度依賴中國」,也反映出其在努力加強國內生產的同時,也建立新的國際夥伴關係。
分析家和智庫都敦促新德里深化與志同道合國家的協調合作。
總部位於美國俄亥俄州的智庫「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Energy Economics and Financial Analysis)今年 6 月呼籲印度與美國、日本和澳洲合作,探索「可以強化礦產安全的合資、共享儲備和外交協議」。
該研究所進一步建議新德里確保可以「透過四方安全對話、礦產安全夥伴關係和印太經濟繁榮框架等多邊平台,取得盟友儲備或開發共享庫存」。
《印度時報》7 月報導,根據政府指示,國有礦業企業 IREL(印度)有限公司正在「勘探阿曼、越南、斯里蘭卡和孟加拉的稀土資源」,同時透過「戰略夥伴關係以最小化」對中國的依賴,擴大與華盛頓的合作。
根據路透社 7 月報導,印度已與智利和秘魯進行貿易談判,以確保獲得關鍵礦產資源。
同時,全球需求動態可能對印度有利。隨著中國的限制措施擾亂供應鏈,西方政府和企業正匆匆忙忙尋求多元化。
例如,歐盟正在尋求與美國和其他七國集團國家加強協調,以反制中國的出口限制。
東京方面對於北京的出口限制不斷升級,也表示擔憂。
10 月 16 日,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秋季會議期間,對記者表示:「針對中國上周宣布的廣泛稀土出口限制,日本深感擔憂,七國集團應該團結起來應對這一問題。 」
![圖為稀土氧化物樣品。透過新的「國家關鍵礦產儲備」計劃,印度正加強確保供應穩定。 [Peggy Greb / 美國農業部]](/gc9/images/2025/10/20/52465-rareearthoxides-370_237.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