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巧曦 |
澳大利亚近半数孔子学院悄然关闭,成为众多西方国家关闭孔子学院的又一例。西方国家长期指责中国政府资助的这些机构充当北京的宣传工具。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4 月 1 日报道,澳大利亚境内 13 所孔子学院中的 6 所 -- 包括墨尔本大学的孔子学院 -- 选择不再续签合同。
官方说法是因为新冠疫情和校内汉语课程的扩展。正如一所大学所说,协议「无需再续签」。
然而,弗林德斯大学高级讲师杰弗里‧吉尔告诉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说,澳中关系恶化以及对外国干涉的担忧可能影响了这些决定。
对非英语人士教授英文的吉尔说:「在澳大利亚,对孔子学院的担忧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澳中关系恶化,这种担忧进一步加剧。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的孔子学院也已经关闭。」
吉尔表示:「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孔子学院在澳大利亚的吸引力下降,可行性降低。」他还补充说,政府对外国干涉的担忧「可能是大学决定不续签合同的一个因素」。
批评声浪日渐高涨
孔子学院是由中国政府资助、外国大学主办,旨在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与英国文化协会等西方文化机构不同,孔子学院直接设在大学校园内,由中国提供资金、教师和教学材料,从而能够迅速融入当地学术界。
过去二十年,随着孔子学院数量的迅速增长,对其政治目的的担忧也日益加深。批评人士指责这些学院宣扬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限制公开讨论,甚至监视海外中国留学生。
自 2004 年起担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的许琳在 2014 年接受英国国家广播公司( BBC) 采访时,明确阐述了孔子学院的宗旨。
她当时表示:「孔子学院的宗旨是向外国学术机构输出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
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组织在 2019 年的一份报告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报告指出:「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的延伸,会出于政治理由审查课程资料中的某些主题和观点,并在招聘过程中考虑政治忠诚度。」
2020年,中国将孔子学院改组为私人慈善模式,试图淡化其官方地位,但争议仍然存在。
2023 年英中透明度报告发现,孔子学院招聘工作人员是「基于他们在英国执行『中共纪律』的能力」,并且「有破坏言论自由的义务,还要受命进行骚扰」。
全球撤回
许多西方政府已采取措施限制或撤消国内的孔子学院。
澳大利亚于 2022 年禁止设立新的孔子学院。
一位澳大利亚政府消息人士告诉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说,高级官员已向各大学「明确表示」,孔子学院是个「问题」,「必须谨慎管理」。
美国也采取了果断行动。2019 年《国防授权法案》禁止国防部资助设有孔子学院的大学,导致 100 多个此类项目被关闭,仅剩下 5 个。
加拿大、瑞典、瑞士和德国也纷纷效仿,关闭了许多国内的孔子学院。
截至 2023 年底,孔子学院已在 160 多个国家开设了 498 所。但随着孔子学院逐渐撤出欧洲和北美,中国已将重点转向东南亚。
目前,东盟各国共有 42 所孔子学院,比 2021 年增加了 9 所。其中,泰国拥有 16 所孔子学院,数量最多。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者庄嘉颖( Ian Chong)去年 5 月接受《日经亚洲》采访时 ,解释了东南亚为何对孔子学院的接受度比较高。
他说,该地区有许多国家仍然不愿挑战中国。
庄嘉颖指出,这些国家「或是继续实行威权主义,或是仅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才开始走向民主化,因此对学术自由的了解和承诺较少,也[比较不了解]孔子学院可能给学术自由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