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

缅甸战局僵持不下,中国巩固军政府空中优势

一家智库表示,北京对军政府的支持包括武器销售、无人机技术与技术人员派遣。

3月28日,缅甸实皆省发生7.7级地震,一栋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实皆省是缅甸军方与反对派武装冲突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Nyan Zay Htet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3月28日,缅甸实皆省发生7.7级地震,一栋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实皆省是缅甸军方与反对派武装冲突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Nyan Zay Htet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撰文 / 法新社与焦点 |

德贝金(Thabeikkyin),缅甸 -- 在走进由混凝土封闭的地堡教室之前,一名缅甸学生习惯先祈求慈悲和社区的安全,尽管她知道她的祈愿不会得到回应。

18 岁的菲尤菲尤(Phyo Phyo)回忆起未曾说出口的心愿: “愿战机不来,愿驾驶员善待我们,愿炸弹不爆炸。”

她就读于这所地下学院,约有12 名学生在此上课。据目击者称,该学院于今年 6 月成立,此前军政府打击摧毁了附近的一所学校,造成至少 20 名学生和 2 名教师死亡。

菲尤菲尤说:“我们以前上学的日子曾经自由且充满乐趣。” 基于安全理由,她使用了化名。

5月12日,缅甸军政府空袭德贝因镇一所学校,罹难者葬礼上,哀悼者纷纷表达哀思。随着缅甸军方越来越依赖残酷且不分皂白的空袭,平民伤亡人数正在飙升。 [法新社]
5月12日,缅甸军政府空袭德贝因镇一所学校,罹难者葬礼上,哀悼者纷纷表达哀思。随着缅甸军方越来越依赖残酷且不分皂白的空袭,平民伤亡人数正在飙升。 [法新社]

“自从空袭开始,我们就失去了快乐。”她补充道,“学生们变得沉默。”

冲突监控人士指出,自 2021 年政变引发内战以来,缅甸军方每年都增加空袭次数,这是反军政府的游击派系围困地面部队所引发的反制行动。

中国的战略支持

斯廷森中心(Stimson Center)称,中国正加大对缅甸军政府的支持,以保护 自己在缅甸的经济利益,即使空袭造成伤亡增加、军政府持续与反抗势力作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该智库在三月表示, “中国对军政府的支持 不仅没减少,反而扩大,因为它急于扶持一个在经济上无能、军事上捉襟见肘的政权。 ”

“北京提供的核心援助主要在军事领域,包括武器销售、无人机技术、向国防工业派遣技术人员……以及阻止双用途物资流向反对派。”

本报导未能联系上缅甸军政府发言人发表评论。

军政府正在为 12 月 28 日开始的选举展开收复领土的行动。

然而,反叛军誓言要阻止在其占领区内举行选举,分析人士称,这次投票是为了掩盖军事统治的延续而采取的手段。

在距曼德勒市北部约 110 公里的叛军控制的丛林地带,军政府战机在空中盘旋,菲尤菲尤和她的同学在阴暗潮湿的教室里学习。

这个用捐款建造的地下建筑,外观如同简陋的监狱。

菲尤菲尤说:“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我们都要接受教育。”

军政府在地面战失利

当她低头研读最喜爱的缅甸文学时,菲尤菲尤的身后挂着一幅昂山素季的海报,这位民主领袖在 2021 年 2 月被军政府推翻。

民主运动人士之后组成了游击队,并与多个长期反抗军政府的少数民族武装群体结盟。

他们组织分散,直到 2023 年底发动联合攻势之前都进展有限。

被迫退守的军方随后加强了空袭力度,动用中国和俄罗斯提供的战机对抗那些既没有自己的空军也没有防空袭防御的叛军。

来自北部实皆省叛军控制区的自封的民族团结政府成员扎乌顿(Zaw Tun)说:“他们使用空袭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我们的革命武装有能力击落他们。”

“地面战他们打不赢,但他们有能力用空袭攻击我们。”

联合国人权办(OHCHR)指出,军政府越来越依赖空中力量,包括利用可携带120毫米迫击炮弹的新型动力伞战术,攻击民众和地震受灾区。

今年三月,缅甸发生地震,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苦难。

来自天空的屠戮

2024 年 4 月至 2025 年 5 月间,近半数经核实的平民死亡案例源自军政府的空袭。

几乎每周都有平民在大规模空袭中丧生,空袭的目标往往是学校或修道院,这些场所通常有儿童或僧侣,有时也收容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民众。

武装冲突地点与事件数据项目(ACLED)亚太区分析师苏蒙坦(Su Mon Thant)表示: “军方故意瞄准人群,因为他们想要制造恐惧。”

她说,尽管“空中优势”使军方免于被击败,但仍不足以获得胜利。

缅甸战争的伤亡估算差异巨大。联合国人权办在九月报告中称,自政变以来至少有 6764 名平民死亡,逾 29000 人因政治原因被逮捕。

然而,ACLED 的统计显示,冲突双方已有超过 85000 人死亡。

黑暗中的求生

为躲避军政府持续的空袭威胁,实皆省的稻农们改在夜间进行耕作。

在曼德勒的德贝金镇,叛军靠目视天空并使用对讲机发出飞机警报。

塔瓦特拉特(Thwat Lat )每天最多可鸣响警报 15 次,让居民奔向防空洞。他在最近一次 19 小时轮班中说:“每挽救一条生命,我就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是值得的。”

然而,防空洞和隔离式学校无法保护他们免于心理创伤。

67岁的金廷(Khin Tint)说:“我无法形容自己的紧张感。”

“有时我觉得自己已经死了,心脏却还在跳动。”

您喜欢这篇文章吗?

Policy Link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