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澳大利亞關閉孔子學院 重新審視中國影響力

澳大利亞關閉 6 所孔子學院,反映出對中國意識形態影響和言論自由限制的擔憂。

孔子學院聲稱推廣中國文化和語言,引起了極大爭議。[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
孔子學院聲稱推廣中國文化和語言,引起了極大爭議。[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

吳巧曦 |

澳大利亞近半數的孔子學院悄悄關閉,成為眾多西方國家關閉孔子學院的另一個例子。西方國家長期指責中國政府資助的這些機構充當北京的宣傳工具。

根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4 月 1 日報道,澳大利亞境內 13 所孔子學院中的 6 所——包括墨爾本大學孔子學院——選擇不再續約。

官方說法是因為新冠疫情和校內中文課程擴充。正如一所大學所說,該協議「沒有必要再續約」。

然而,弗林德斯大學高級講師傑弗里‧吉爾告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澳中關係惡化以及對外國干涉的擔憂可能影響了這些決定。

對非英語人士教授英文的的吉爾說:「在澳大利亞,對於孔子學院的擔憂由來已久,近年來隨著澳中關係惡化,這種擔憂進一步加劇。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的孔子學院也已經關閉,」。

吉爾表示:「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孔子學院在澳大利亞的吸引力下降,可行性降低。」他還補充說,政府對外國干涉的擔憂「可能是大學決定不續約的一個因素」。

批評聲浪逐漸升溫

孔子學院是由中國政府資助、外國大學主辦,以推廣中國語言和文化為宗旨,但近年來受到愈來愈多的批評。

與英國文化協會等西方文化機構不同,孔子學院直接設在大學校園內,由中國提供資金、教師和教材,以便迅速融入當地學術界。

過去二十年來,隨著孔子學院數量的迅速增長,對於其政治目的的擔憂也日益加深。批評人士指責這些學院宣揚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限制公開討論,甚至監視海外的中國學生。

自 2004 年起擔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幹事的許琳在 2014 年接受英國國家廣攑公司(BBC)採訪時,明確闡述了孔子學院的宗旨。

她當時表示:「孔子學院的宗旨是向外國學術機構輸出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觀。」

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組織在 2019 年的報告中表達了同樣的擔憂。報告指出:「孔子學院是中國政府的延伸,會出於政治理由審查課程材料中的某些主題和觀點,並在招聘過程中考慮政治忠誠度。」

2020 年,中國將孔子學院改組為私人慈善模式,試圖淡化其官方地位,但爭議仍然存在。

2023 年英中透明度報告發現,孔子學院招募工作人員是「基於他們在英國執行『中共紀律』的能力」,並且「有破壞言論自由的義務,還要受命進行騷擾」。

全球撤回

許多西方政府已經採取措施限縮或撤消國內的孔子學院。

澳大利亞於 2022 年禁止設置新的孔子學院。

一位澳大利亞政府的消息人士告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說,資深官員已向各大學「明確表示」,孔子學院是個「問題」,「必須謹慎管理」。

美國也採取了果斷行動。2019 年《國防授權法案》禁止國防部為設有孔子學院的大學提供資金,導致 100 多個類似的計畫關閉,目前僅剩五個。

加拿大、瑞典、瑞士和德國也跟進,關閉了許多國內的孔子學院。

截至 2023 年底,全球共有 160 多個國家設立了 498 所孔子學院。但隨著孔子學院逐漸撤出歐洲和北美,中國已將焦點轉向東南亞。

目前,東協各國共有 42 所孔子學院,比 2021 年增加了 9 所。其中,泰國有 16 所孔子學院,數量最多。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者莊嘉穎( Ian Chong)在2024 年 5 月接受《日經亞洲》採訪時,解釋了東南亞為何對孔子學院的接受度比較高。

他說,該地區的許多國家仍然不願挑戰中國。

莊嘉穎指出,他們「要不是繼續實行威權主義,就是只在過去二十多年才開始走向民主化,因此對於學術自由的了解和承諾較少,也[比較不知道]孔子學院可能給學術自由帶來的挑戰。」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

Policy Link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