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

中国在黄海的构造物引发韩国对其领土扩张意图的戒心

首尔担心北京在争议海域大规模建设,是为了扩大其海上控制权的战略举措,类似其在南海采取的策略。

2 月 26 日,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KIOST)的科考船 “大地号”(Onnuri)在现场勘测中拍摄到了这座固定的水下构造物,中国声称该构造物是黄海暂定措施水域(PMZ) 中的“鱼类养殖管理支持设施”。[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
2 月 26 日,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KIOST)的科考船 “大地号”(Onnuri)在现场勘测中拍摄到了这座固定的水下构造物,中国声称该构造物是黄海暂定措施水域(PMZ) 中的“鱼类养殖管理支持设施”。[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

李贤 (音译) |

韩国官员对中国在黄海(韩国称为西海)争议海域建造的三座大型钢构造物表示日益担忧。

首尔方面认为,这些构造物是北京为控制争议海域而采取的战略举措。

这些有争议的构造物位于韩国和中国的专属经济区(EEZ)重叠的暂定措施水域内。

尽管在 2001 年达成的协议规定,该区域仅可用于捕鱼和航行,但中国在未通知首尔的情况下,在该海域内建造了三座构造物。

未注明日期的照片显示的是“深蓝1号”,是中国在黄海暂定措施水域用于近海鲑鱼养殖的一座大型多层多边形钢构造物。这是韩国担心的三个此类设施之一,韩国担心这些设施是北京为扩大其在共享区域的海上控制权而采取的“切香肠”策略的一部分。 [Qingdao/Twitter]
未注明日期的照片显示的是“深蓝1号”,是中国在黄海暂定措施水域用于近海鲑鱼养殖的一座大型多层多边形钢构造物。这是韩国担心的三个此类设施之一,韩国担心这些设施是北京为扩大其在共享区域的海上控制权而采取的“切香肠”策略的一部分。 [Qingdao/Twitter]

这些构造物包括两个深海鲑鱼养殖场和一个改装的石油钻井平台,北京称之为“支持设施”。每个构造物都有一个多边形框架,直径至少 70 米,有数层楼高。

船只对峙

更令首尔担忧的是,一艘韩国渔业巡逻船于 2022 年 3 月发现了一个新的海上构造物,与石油钻井平台极为相似。

据《朝鲜日报》报道,该平台自 2024 年起明显扩张。

该平台目前宽约 100 米,长约 80 米,设有一个直升机停机坪和三座钢桥,可容纳100多人。报告称,该设施是中方由一座退役的石油钻井平台改造而成。

中国海警和民用船只不断阻挠韩国对这些地点进行勘察。

2 月下旬,一艘韩国科考船接近该海域时,与一艘中国海警船和三艘橡皮艇发生冲突,双方紧张对峙了两个小时。

据《新闻周刊》报道,韩国官员担心,这个半永久性平台是更大的“切香肠”战略的一部分,旨在逐步改变黄海现状,变得对中国有利,在中国与菲律宾持续不断的南海争端中也可以观察到此一策略。

对等措施

针对这些事态发展,韩国外交部在 4 月 23 日的双边海事对话中表示“深感关切”。

韩国外交部强调,韩国“正当的海洋权利不容侵犯”,并要求中方拆除这三座构造物,表示无法接受在争议海域新设任何构造物。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回应时坚称,这些构造物用于水产养殖,并不违反渔业协议。他表示,这些设施与海域划界问题无关。

然而,观察人士对此表示强烈怀疑。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舒孝煌向焦点表示,该平台的真正目的可能是石油勘探。

他说,从规模来看,“不可能是鱼类用”,此举类似中国在南海部署钻油平台主张控制权的战略。

台湾国际法学会副秘书长林廷辉也呼应这样的忧虑。他解释道,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在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内享有设施建设的管辖权。

他告诉焦点说:“中国的目的显然是夺取专属经济区的实质性主权权利,包括资源所有权和管辖权。”

韩国国家安全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朱宰佑(Jaewoo Choo)4 月 21 日在《金融时报》的报道中表示:"这是一种秘密手段,目的是一寸一寸地侵占我们的海域,并限制美韩同盟的行动。"

为因应日益升高的紧张局势,韩国外交部长赵兌烈(Cho Tae-yul )於 4 月 28 日宣布,首尔正在考虑采取对等措施,例如在争议海域建造自己的水产养殖设施或海洋科学研究基地。

韩国国会进一步批准了 605 亿韩元(约 4400 万美元)的额外预算,以应对中国的行动。

您喜欢这篇文章吗?

Policy Link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