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法新社與《焦點》 |
聯合國 4 月發表的一份報告警告,跨國犯罪集團經營數十億美元規模的網路詐騙中心,正不斷擴張,勢力已超越東南亞地區。這些以中國及東南亞犯罪集團為主的網路,正在加速全球化,如今足跡遍布多個大洲。
據報導,這些中國與東南亞的詐騙集團每年透過投資、加密貨幣、愛情騙局等手法,從受害者手中詐取數百億美元。這些詐騙行動依賴大批工作人員,其中許多人是被販運到戒備森嚴的園區內,被迫以非人道條件工作。
這些活動主要集中在不受法律約束的緬甸邊境地區,以及柬埔寨與寮國的「經濟特區」。許多此類詐騙場所,包括緬甸妙瓦底惡名昭彰的 KK 園區在內,最初都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建立,並獲得中緬兩國政府的支持。
這些園區最初被官員們宣傳為經濟發展區,但很快就被以中國人為主的犯罪集團所控制。
![2 月 23 日,緬甸與泰國邊境地區進行的掃蕩行動中,疑似詐騙中心的工作人員與受害者在現場休息。據報導,詐騙集團強迫遭販運的外國人從事網路詐騙。 [法新社]](/gc9/images/2025/04/28/50168-afp__20250225__36yf2b9__v2__highres-370_237.webp)
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代理代表霍夫曼(Benedikt Hofmann)表示:「我們正目睹東亞與東南亞的組織性犯罪集團在全球擴張。」
UNODC 的報告指出,這些以中文為主要媒介的網路市場,一度擁有超過 97 萬名使用者和數千個互聯供應商,目前正向南美、非洲、中東、歐洲與太平洋島國擴張。
霍夫曼表示,這種擴張不只是詐騙業尋求新機會,也是「對東南亞未來風險進行戰略性避險」。
根據 UNODC 的報告,2023年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因網路詐騙損失約370億美元,估計全球損失金額更為龐大。
詐騙集團近期已將業務擴展至尚比亞、安哥拉、納米比亞以及斐濟、帛琉、東加、萬那杜等太平洋島國。
中國在這些詐騙活動的區域性擴散當中究竟扮演何種角色,日益受到關注。儘管中國官媒在 1 月宣稱,當局已在去年「完全摧毀」詐騙網路並逮捕超過 5.3 萬名嫌犯,但當時仍有許多受害者受困其中,被迫勞動。
直到 1 月才出現真正的進展,中國演員王星被詐騙分子以拍電影為名誘到當地,最終被警方從園區中救出。在此之前,北京方面對此問題反應遲緩,並將責任推卸給「台灣黑幫」。
然而,後續調查揭露,部分犯罪首腦與中國商界與政界有直接聯繫,包括參與「一帶一路」計畫的柬埔寨華裔商人佘智江。
批評人士表示,中國反應遲緩不僅反映疏忽,還可能涉及共謀行為。
霍夫曼表示:「它像癌症一樣擴散。當局在一個地區進行治療,但病根永遠不會消失,只是轉移而已」。
他補充說,這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的「相互關聯的生態系統,由複雜的犯罪集團操縱,任意利用制度漏洞,威脅國家主權,並扭曲政府決策及其他機構的運作。」
除了擴大版圖和受害者群體之外,詐騙集團持續使用多樣化手法洗錢。聯合國的報告指出,這些集團與其他犯罪組織的合作日益密切,其中包括南美毒梟、義大利黑手黨與愛爾蘭黑幫等。
透過加密貨幣洗錢
非法加密貨幣挖礦已成詐騙網路的關鍵一環。由於加密貨幣多數未受監管且難以追蹤,使其成為理想的洗錢工具。
2023 年 6 月,當局突襲了利比亞一處民兵控制地區的加密貨幣礦場,並逮捕 50 名中國公民。該礦場裝備有高效能電腦與冷卻系統。
儘管近期掃蕩行動頻繁,聯合國警告稱這些詐騙網路並未消失,而是在持續轉型與重組。東南亞當局施壓,雖使部分活動外移,但整體網路仍然活躍。
據報導,今年稍早,緬甸在中國的支持下進行了大規模掃蕩行動,約 7 千名外國人獲釋。
4 月 23 日,當局宣布遣返 920 名涉嫌在詐騙中心工作的中國公民。
中國政府在國際社會施壓數月後才加大力度因應,凸顯了在經濟特區相關危機爆發初期,中國的袖手旁觀、毫無作為。
除了詐騙中心之外,犯罪集團還量身訂製一套數位基礎設施,使犯罪生態系統受益匪淺。他們打造了自己的支付應用程式、加密通訊服務和加密貨幣網路,藉此避開主流平台的監控與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