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東南亞擁抱中國「一帶一路」 民主發展恐遭侵蝕

北京輸出數位監控工具與政策模式,讓威權領導人更容易限制公民自由。

2024 年 5 月 1 日,泰國古都大城正在進行的中泰鐵路工程。[Wang Teng / 新華社提供 / 法新社]
2024 年 5 月 1 日,泰國古都大城正在進行的中泰鐵路工程。[Wang Teng / 新華社提供 / 法新社]

撰文 / 李賈維 |

中國在東南亞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引發人們擔憂可能導致該區域民主倒退。

2025 年 1 月,泰國宣布中泰高鐵第一階段已完成 36%,預計將於 2030 年全線通車。

該計畫旨在協助將泰國打造為區域物流樞紐。政府發言人吉拉尤(Jirayu Houngsub)形容這是「泰國與全球經濟接軌的契機」。

然而,這項「一帶一路」旗艦工程如同許多其他中資計畫,自啟動以來即爭議不斷。

2024 年 4 月 8 日,車輛行經柬埔寨西港。當地曾是寧靜漁村,在大量中資湧入後成為博奕中心,並受貪腐、犯罪與治安問題所擾。[Tang Chhin Sothy / 法新社]
2024 年 4 月 8 日,車輛行經柬埔寨西港。當地曾是寧靜漁村,在大量中資湧入後成為博奕中心,並受貪腐、犯罪與治安問題所擾。[Tang Chhin Sothy / 法新社]

融資問題、設計歧見及疫情導致工期延宕,較原時程晚了近十年,引發民怨。

批評者質疑,執政的為泰黨是否藉此計畫將經濟利益輸送給政治盟友,從而鞏固與地方權貴及商業菁英的關係。

在野黨泰國人民黨議員普勒姆(Prem Singh Gill)在接受《焦點》採訪時,抨擊這項工程。

他說:「工程合約、未來車站周邊土地開發權及顧問職位遭策略性分配,強化政治酬庸體系。」

他也補充說,涉及巨額資金的計畫經常「透過政商閉門協商而成,繞過國會與公眾諮詢程序」。

他形容該高鐵計畫示範了「中國投資的承諾創造出一個與正式民主體制平行、甚至可能凌駕其上的決策結構」。

貪腐蔓延

除了泰國之外,與「一帶一路」緊密結合的柬埔寨,被視為受中國影響最深的東南亞國家。

根據台灣非營利智庫「台灣民主實驗室」發布的 2024 年「中國影響力指數」,柬埔寨受中國影響程度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巴基斯坦,尤其在內政、科技與執法領域。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建甫 2023 年在《台灣國際研究季刊》中撰文指出,中資已大舉進軍金邊,主導該市房地產、觀光、工業園區與能源等領域。

陳建甫寫到,這些資金加劇「當地官員腐敗風氣。中國商人透過關係或金錢賄賂地方官員」。

他指出,西港因中國資金湧入,從寧靜漁村變成網路詐騙與洗錢中心,導致犯罪高漲、治安惡化。

隨著中資撤離,當地留下大批爛尾工程,物價飆升,社會動盪日益嚴重。

另一個令人憂心的案例是緬甸。

儘管內戰未歇,中國仍推進「中緬經濟走廊」(CMEC)計畫,從沿海港口皎漂延伸至中國邊境,全長逾 1,000 公里,造價超過 150 億美元。

然而,內戰干擾施工進度,目前僅在皎漂港與幾個較小的連通計劃有所進展。

中緬經濟走廊也與中國在緬甸更廣泛的商業活動掛勾,包括破壞環境、助長當地戰爭經濟的資源開採作業。

《太平洋評論》期刊 2024 年 5 月的文章指出,在緬甸政變後的政治動盪中,中國企業進行未經授權甚至涉及犯罪的採礦作業,缺乏監管,引發民怨。

打壓公民自由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 2021 年的報告警告,隨著中國在東南亞擴展基建,「貪污與權貴集團壟斷資源也隨之增加」。

報告指出,北京「輸出數位監控工具與有利其實施的政策模式」,導致「威權領導人更容易限制公民自由,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

在中國持續加深對東南亞地區基建與經濟參與之際,如何在吸引外資與維護民主治理之間取得平衡,已對區域領導人與民間社會構成越來越大的挑戰。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四部系列文章之四】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

Policy Link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