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

北約示警中國奪台野心 尋求加強印太關係

北約針對中國奪台野心發出警示,稱中俄聯合威脅可能使西方防禦分裂成兩條戰線。

俄羅斯總統普丁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 5 月 8 日在莫斯科簽署儀式後握手。北約秘書長呂特在 7 月警告說,中國若要攻台,極可能與俄羅斯協同行動,以破壞歐洲穩定並分散西方的注意力。[Kirill Kudryavtsev / 法新社]
俄羅斯總統普丁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 5 月 8 日在莫斯科簽署儀式後握手。北約秘書長呂特在 7 月警告說,中國若要攻台,極可能與俄羅斯協同行動,以破壞歐洲穩定並分散西方的注意力。[Kirill Kudryavtsev / 法新社]

撰文 / 陳美華 |

北約秘書長呂特 (Mark Rutte) 本月發出明確警告,指出中國的軍事擴張已不再止於武力展示,而是迅速轉向為實際戰鬥做準備,奪取台灣的的野心日益明顯。

根據歐洲新聞台報導,呂特 7 月 9 日於柏林與德國總理梅爾茨 (Friedrich Merz) 會晤後強調,若中國動武,極可能與俄羅斯協同行動,試圖破壞歐洲穩定,牽制西方在印太地區的應對能力。

他表示,跨大西洋和印太地區的安全如今緊密交織,若忽視台灣問題,等同忽略歐洲自身的戰略風險。

呂特補充說,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現代化、擴張其軍隊,預計到 2030 年之前,其海軍將擴充至 435 艘船艦,可部署的彈頭將超過 1,000 枚。

北約秘書長呂特7 月 9 日與德國總理梅爾茨(未顯示)在柏林舉行聯合記者會。[Odd Andersen / 法新社]
北約秘書長呂特7 月 9 日與德國總理梅爾茨(未顯示)在柏林舉行聯合記者會。[Odd Andersen / 法新社]
英國前國防大臣威廉森 7 月 4 日在台北發言,稱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民主的國家,「沒有模糊空間」,並呼籲各國與台灣關係正常化,支持共同的民主價值。[陳美華]
英國前國防大臣威廉森 7 月 4 日在台北發言,稱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民主的國家,「沒有模糊空間」,並呼籲各國與台灣關係正常化,支持共同的民主價值。[陳美華]

呂特表示:「那些反對自由與民主的勢力正在固守陣地,準備迎接長期對抗,並試圖支配、分化我們。」他補充說,中國若要攻台,很可能會要求俄羅斯在歐洲開啟第二戰線,以分散北約的注意力。

7 月初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他提出假设,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會打電話告訴俄羅斯總統普丁:「喂,我打算這麼做,需要你攻擊北約領土,讓他們在歐洲忙不過來。」

觀察人士指出,儘管中國和俄羅斯尚未建立正式的軍事聯盟,但若北京決意攻台,可能為莫斯科提供一個破壞歐洲穩定的機會。

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研究員宋文迪向《焦點》表示,呂特的言論顯示,北約越來越將「中俄聯動」視為一體的威脅。

他說:「普丁可能會幫助中國牽制北約盟國,讓他們無法全力應對印太情勢。」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表示,一旦台海爆發衝突,美國和其他北約成員國勢必得將資源調動到印太地區,這將導致歐洲防務薄弱,給俄羅斯可乘之機。

然而,他表示,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利益並非完全一致。

他告訴《焦點》:「從西方觀點來看,中俄是『背靠背、不封頂無上限的朋友』,但其實他們利益有衝突。」他補充說,中俄不至於發展為全面的軍事同盟。

參與度不斷提升

歐洲對台灣安全的關注日益加深。

英國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6 月 25 日在國會確認,英國皇家海軍將持續在南海和台灣海峽進行自由航行行動,彰顯英國對區域穩定的承諾。

6 月 18 日,巡邏艦「史佩號」(HMS Spey)通過台灣海峽,成為最新一例的航經行動。

與此同時,英國前國防大臣、國會議員威廉森(Gavin Williamson)於 7 月 4 日訪台,並與在台灣的外國記者舉行會談。

威廉森說:「整個民主世界都應與台灣密切合作,以建立威懾力。」

他也批評西方國家過去因擔心激怒中國,對台灣的支持顯得過於猶豫。

他說,「我們需要盡最大努力反擊」,並呼籲加強對台軍售和供應鏈合作,也鼓勵英國政府推動與台北關係正常化。

同時,歐洲也正進行內部軍事轉型。

6 月 25 日北約峰會上,成員國承諾在 2035 年將國防和安全相關開支提升至 GDP 的 5%,以應對深遠的安全威脅與挑戰。

宋文迪表示,歐洲國家越來越意識到歐亞安全互為一體,烏克蘭戰爭和台海緊張局勢加劇互相牽動。

他說,這也促使歐洲擴大投入台灣相關研究和政策參與。

宋文迪指出,烏克蘭戰爭之後,許多西方智庫開始大量投入涉台議題。歐洲與台灣之間的學術界與官員互訪顯著增加,反映出各方日益認識到台灣在更廣泛歐亞格局中的戰略價值。

他認為,北約將持續深化與印太夥伴的關係,並強化成員國的軍事韌性,以回應美國對「共擔責任」的期待。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

Policy Link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