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吳巧曦 |
中國與汶萊的經濟聯繫正在加深,而汶萊所做的選擇可能會影響其外交自主權。
8月初,一艘來自中國的多功能作業船「海洋石油295」抵達汶萊的最大港口摩拉港(Muara)。這是該船首次抵達汶萊,將要參與海上油田的海底管道鋪設作業,也標誌中國與汶萊的合作日益加深。
與中國合作
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的摩拉港擴建工程,更是中汶兩國關係愈加密切的力證。這座由中國國有企業與汶萊政府共同營運的港口,預計要新建一個可停靠5萬噸大型貨輪的貨櫃碼頭、增加泊位和升級現有設施等。
根據新華社8月報導,擴建計畫的總投資為20億元人民幣(2.78億美元),預計2027年底完工。屆時,吞吐量將至少翻倍。
![美國海軍「埃默里·S·蘭德號」(USS Emory S. Land,前)於去年12月12日停靠汶萊摩拉後,在離開時與汶萊海軍進行交匯演習。 演習凸顯了汶萊與美國的安全關係。[Mario E. Reyes Villatoro / 美國海軍陸戰隊 / DVIDS]](/gc9/images/2025/09/08/51864-8818778-370_237.webp)
![去年12月31日,中國國產C909大型客機從廣州起飛,首次降落在汶萊。 [李萌 / 新華社提供 / 法新社]](/gc9/images/2025/09/08/51865-afp__20250101__xxjpbee007166_20250101_pepfn0a001__v1__highres__bruneibandarseribegaw-370_237.webp)
新華社 8 月引述中汶合營的摩拉港公司的話稱,擴建摩拉港將「顯著提升港口的集装箱吞吐能力,更好地服務汶萊經貿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合作」。
不過,消息人士尚未透露汶萊在此計畫中承擔的債務規模。
「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導的全球基建倡議,旨在將貧窮國家的原材料輸送到中國。批評人士譴責稱,對於許多不知情的情況下借用中國貸款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債務陷阱。
石油和天然氣即將耗盡
過去汶萊的經濟高度依賴石油與天然氣,但預計其資源將在30年內枯竭。
2007年,汶萊政府推出了「汶萊2035宏願」發展藍圖。顯然是借鑒沙烏地阿拉伯的「願景2030」策略,旨在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自2018年起,「汶萊2035宏願」與「一帶一路」倡議相契合。
旗艦計畫包括一座石化煉油廠,以及東南亞最大橋樑「蘇丹哈芝奧瑪阿里賽夫汀跨海大橋」(Jambatan Sultan Haji Omar Ali Saifuddien)等。
今年2月,汶萊蘇丹包奇亞(Hassanal Bolkiah)訪問中國期間,兩國發表聯合聲明,稱已承諾在南海油氣勘探領域合作。
雙方同意「在共同商定區域開展資源開發合作」,但未透露具體涉及哪些地區。
這也凸顯汶萊在南海議題上的低調策略:避免與中國就「九段線」問題直接對抗。
中國在地圖上劃出九段線,宣稱對幾乎整個南海擁有主權 ,儘管其鄰國均不接受北京的觀點。
分析人士指出,汶萊日益依賴中國經濟,使其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被削弱。
位于印尼望加錫的哈山努丁大學(Hasanuddin University)國際關係學者普特拉 (Bama Andika Putra) 2024年研究指出,汶萊「不惜一切代價,試圖透過逐步忽視其在南海的主權主張,來獲取來自中國的機會」。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黎良福今年2 月在 ThinkChina 网站上撰文指出, 中國正在利用「包括汶萊在內的一些東協國家採取的低調立場來鞏固其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
安全上依靠美國
然而,汶萊在安全與防務上則明顯傾向美國。自1984年建交以來,美國一直是汶萊最重要的安全夥伴。雙方長期在各種軍事演習與交流上合作,如「海上戰備與訓練合作」(CARAT)、「東南亞合作與訓練」(SEACAT),以及兩年一度的「環太平洋軍演」(RIMPAC)。
2024年底,汶萊與美國完成了為期八天的第30屆CARAT演習。
美國第七艦隊副司令謝爾頓少將(Katie Sheldon)當時表示:「CARAT系列演習的宗旨是建立海上關係。過去一周,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和汶萊皇家武裝部隊進行聯合訓練,目的是進一步強化雙方在海上安全能力上的合作,以維護和平與穩定。」
2024 年 3 月,兩架美國空軍F-35閃電Ⅱ戰鬥機抵達汶萊林巴空軍基地。美國太平洋空軍稱,「美國戰鬥機首度降落汶萊」,代表一種「新的國際合作模式」。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更將其形容為,「標誌著美國加強與第一島鏈沿線國家國防合作的另一個里程碑」。
該戰略島鏈包括日本、台灣、菲律賓和汶萊。
澳洲洛伊研究所( Lowy Institute) 8 月表示,東南亞海洋國家仍將美國而非中國視為主要安全夥伴。
英軍駐汶萊面臨不確定性
然而,國際關係瞬息萬變。
今年早些時候,英國布萊爾全球變革研究院(Tony Blair Institute for Global Change )強調了汶萊的戰略價值。
一旦中國成功深化在汶萊的影響力,不僅可能削弱第一島鏈防線,還會對台灣局勢造成嚴重影響。
目前,英國在汶萊仍駐有約900名士兵,但未來的汶萊統治者可能會驅逐這支軍隊,並用中國軍隊取而代之。
當下,汶萊仍在中美競爭中維持一定自主性,但隨著中國影響力不斷擴大,加之蘇丹已79歲高齡,汶萊或將不得不面對艱難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