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能力

日本提出破紀錄的國防預算,無人機支出將增為三倍

一名國防官員表示,這項創新高的國防預算要求旨在應對「急遽惡化的印太安全環境」。

4 月 26 日,日本在小松空軍基地舉行儀式,接收首批三架 F-35 戰機。[Scott Swofford / 日本航空自衛隊提供 / DVIDS]
4 月 26 日,日本在小松空軍基地舉行儀式,接收首批三架 F-35 戰機。[Scott Swofford / 日本航空自衛隊提供 / DVIDS]

撰文 / 《焦點》 |

日本防衛省為下一個財政年度提出創下新紀錄的 8.8 兆日圓(601 億美元)國防預算,目標是強化反擊能力、無人機作戰,以及多層次濱海防衛系統。

這項預算案在 8 月 29 日公布,時值官方稱印太地區的「安全環境急遽惡化」。

若在明年初獲得批准,這將是連續第 14 年增加國防開支,比現行預算增加 10 億美元。

該預算案是東京在 2022 年 12 月啟動的五年 強化國防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目標是在 2027 年前將國防開支提高至 GDP 的 2%。日本正按部就班進行,根據防衛省稱,今年國防相關支出已達到 GDP 的 1.8%。

6 月 8 日,日本陸上自衛隊在「富士綜合火力演習」中,展示新型「12 式」沿岸防衛反艦飛彈發射車。[日本防衛省 / X 平台]
6 月 8 日,日本陸上自衛隊在「富士綜合火力演習」中,展示新型「12 式」沿岸防衛反艦飛彈發射車。[日本防衛省 / X 平台]

日本國防開支曾被限制在 GDP 的 1%,即使 1987 年廢除這項官方上限後,日方依然維持這項原則。但在 2022 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及日本與中國的緊張局勢日益升級後,已逐漸削弱這項限制。

中國威脅雙島鏈與日本

東京在 7 月的國防白皮書中警告,中國軍事活動已擴展至日本周邊海域與空域。北京加強在尖閣諸島、日本海以及西太平洋的行動,範圍「已超越所謂第一島鏈,並延伸至第二島鏈」。

所謂第一島鏈,涵蓋日本、台灣與菲律賓;

第二島鏈則從日本延伸至關島,直至西新幾內亞。

近期事件包括:今年 5 月中國海警直升機進入日本領空、去年 9 月中國航空母艦駛近日本領海,以及 2024 年 8 月的軍機入侵。東京表示,今年 7 月,中國現役的兩艘航空母艦同時深入部署西太平洋,還有中國戰機屢次危險逼近日本軍機。

該預算案中編列 85 億美元用於距外武器,包括日本自製的增程型「12 式」地對艦飛彈,以及高超音速系統。另外 13 億美元則專門用於採購 12 架 F-35 戰機,持續推進日本空軍現代化。

法新社報導,一名防衛省官員在東京對媒體表示,此支出反映日本周邊「急遽惡化的安全環境」。

該官員指出:「我們需要跟上軍事作戰方式的重大變化。」

以無人機為優先

預算案要求將各類無人載具的支出,提高為大約原來的三倍,達 3130 億日圓(21 億美元)。

該預算要求的核心項目是「同步、混合、整合與強化濱海防衛計畫」(SHIELD),編列約 8.79 億美元。SHIELD 設想建立一個多領域無人機網路,包括艦載與地面發射的偵察及攻擊無人機,以及無人水面與水下載具。

陸、海無人機的新增支出將達 205 億美元,目的是強化沿岸防衛。官員表示,若敵軍繞過日本的距外飛彈,預期 SHIELD 將能在靠近海岸地區攔阻敵人入侵。日本的目標是在 2028 年 3 月前完成此系統,但尚未公布部署地點細節。

據《日本時報》報導,一名防衛省官員對記者表示:「正如在近期的烏克蘭等衝突中所見,涉及無人裝備的戰術……已日益普遍。」

他說:「體認到這是當務之急,日本必須迅速建立不對稱且多層次的防衛態勢。 要實現這個目標,不僅需要利用載人裝備,也需透過廉價、可量產的無人裝備,同時將二者有效的結合起來。」

國會議員正敦促軍方部署無人機,以嚇阻中國入侵。東京也正尋求從澳洲、土耳其、美國及其他國家,快速採購空中、海上與水下無人機。

日本官員強調必須發展本土無人機產業,以及提供人工智慧與飛行控制系統「可觀資金」。一名官員向《日本時報》表示:「毫無疑問的是,最好可以擁有更多國產品。」

防衛省宣布計畫成立「太平洋防務倡議」新辦公室,聚焦於日本東側外圍的監視與偵察。一名國防官員表示:「在 [日本的] 太平洋一側,我們已觀察到兩艘以上的航空母艦同時運作,並進行艦載機起降的情況。」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

Policy Link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