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賈斐懋 |
中國以飛彈癱瘓台灣的計劃,可能會因台灣的防禦準備而受阻。
在中國攻台的方案中,「飛彈洗地論」通常被視為最有可能的起手式。其概念是向機場、港口和飛彈陣地發射 1000 枚飛彈,摧毀台灣的防禦,癱瘓海、空軍。而在這樣的攻擊中,火箭軍必須扮演主導的角色。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高志榮 9 月 2 日在台北舉辦的「中國解放軍火箭軍及海空軍對台威脅與因應」研討會上表示,中國火箭軍在首輪對台攻擊中,最多可發射 216 枚飛彈。
解放軍指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
![9 月 3 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方隊在北京的閱兵式上列隊行進。火箭軍被視為中國未來侵台的主要打擊部隊。[Jiang Kehong / 新華社提供 / 法新社]](/gc9/images/2025/09/24/52102-afp__20250903__xxjpbee001117_20250903_pepfn0a001__v1__highres__chinabeijingvdaycomme-370_237.webp)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的前身為第二砲兵。 2015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其自陸軍中獨立出來,並升格為解放軍的第四個軍種,與陸、海、空軍並列。
火箭軍具備常規與核打擊能力,因此愈來愈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
近千枚飛彈瞄準台灣
高志榮引述中國航空航天研究院在 2022 年的一份報告以及美國國防部出版的《2024 年中國軍力報告》稱,解放軍火箭軍擁有近千枚短程彈道飛彈瞄準台灣,包括東風-11、東風-15 和東風-16。
另外還有 1300 多枚中程彈道飛彈瞄準印太地區國家。如有需要,這些飛彈可以重新瞄準台灣。
2022 年 8 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北期間,中國向台灣發射了 11 枚飛彈,其中大部分是東風-15B。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舒孝煌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這些飛彈很可能來自火箭軍第 61 基地。
第 61 基地包括五個短程彈道飛彈旅,分別在江西上饒、福建永安、廣東梅州、江西贛州、浙江金華等地。
第 63 基地則在廣東韶關設有一旅。
這 6 個飛彈旅共同構成火箭軍攻台主力。
高志榮說,這些飛彈部隊一次能齊射 216 枚飛彈,在 10 分鐘內擊中台灣,並且可以進行 3 輪攻擊。
台灣的防禦
但即便如此飽和的火力攻擊,仍不足以壓制台灣的防空系統,還需要動用「長劍-10」巡弋飛彈和戰機進行遠程打擊。
台灣有 11 座空軍基地和戰備跑道。分析人士稱,要想癱瘓所有基地,讓台灣戰機無法升空,至少需要 500 枚飛彈和 1080 枚火箭彈。
就算不考慮台灣雄風二E巡弋飛彈和其他飛彈對火箭軍陣地發動反擊,光是這項需求就足以讓火箭軍的庫存捉襟見肘。
高志榮說:「火箭軍在解放軍攻台行動中居關鍵位置,數波短程彈道飛彈攻擊若能獲得預期效果,當能加快戰爭節奏、提高犯台成功機率;反之,若各式飛彈攻擊效果不佳,後續作戰就會陷入停頓。」
他說,只要台灣的飛彈和戰機保持戰備狀態,解放軍就難以發動兩棲入侵或全面聯合入侵。
建議
研討會的與會者為台灣強化防禦提出了建言。
為了挫敗中國的「飛彈洗地」,高志榮敦促台灣當局備戰時以最大規模預估解放軍的飛彈數量,並持續強化自身的防空系統。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擴大國產飛彈的生產,如「雄昇飛彈」和「天弓飛彈」等,同時透過軍售購買新武器,提升台灣的「愛國者」飛彈系統。
由於防空網絡一定會有漏網之魚,因此高志榮呼籲要準備更多高速公路作為戰機緊急起降的跑道,並將民間團隊納入戰時規劃,以加快跑道的搶修速度。
台灣應加強防衛國際鏈結 ,爭取加入美製的「金穹」飛彈防禦系統,這是台灣智庫另一位諮詢委員曹雄源的建議。
「金穹」是下一代飛彈防禦系統,設想透過陸、海、空和太空的感測器與攔截器,實現多層防禦。
曹雄源說,加拿大和日本正考慮加入「金穹」系統,台灣也應該積極向華盛頓政府爭取加入。
![2023 年 5 月 10 日,美國製造的國家先進地對空飛彈系統(NASAMS)在挪威的一次演習中發射了一枚飛彈。台灣計劃利用更多的 NASAMS 系統打造一道「防空牆」,增強對中國飛機和飛彈的防禦能力。 [挪威皇家海軍 / DVIDS]](/gc9/images/2025/09/24/52101-7795422-370_237.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