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

分析人士指出 台湾迫切需要太空监控能力以应对中国威胁

中国的下一个入侵战略可能在太空展开,引发加快发展台湾太空領域感知(SDA)能力的呼吁声。

插图显示 1 颗使用激光武器的在轨卫星。[ Victor Habbick Visions / Science Photo Library(通过法新社)]
插图显示 1 颗使用激光武器的在轨卫星。[ Victor Habbick Visions / Science Photo Library(通过法新社)]

贾斐懋 |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中国的太空军事化构成了迫切的威胁,台湾必须善用自身优势和友盟合作,建立“太空盾牌”以早期预警灰色地带入侵。

影臻智太(ingeniSPACE)首席执行官王柏仁 5 月 1 日在《天下杂志》撰文指出,“中俄在太空领域深化合作,威胁台湾国家安全。”

他称,从通讯、情报,到远程打击,现代国防能力都仰赖大规模的太空系统。

若中国成功掌控在轨优势,可能会使台湾的关键防御系统和基础设施瘫痪。

5 月 19 日,中国“谷神星一号”火箭在山东省附近海域发射,将 4 颗“天启星座”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天启星座”主要用于海洋和环境监测,未来将扩展到应急响应和军事应用领域。[ 郭旭雷 / 新华社(通过法新社) ]
5 月 19 日,中国“谷神星一号”火箭在山东省附近海域发射,将 4 颗“天启星座”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天启星座”主要用于海洋和环境监测,未来将扩展到应急响应和军事应用领域。[ 郭旭雷 / 新华社(通过法新社) ]

王柏仁概述了北京可能部署的一系列灰色地带太空战术,例如将有威胁性的卫星伪装成太空垃圾,将太空垃圾引至关键航天器,网攻地面卫星站,甚至干扰全球定位系统(GPS)与气象卫星。

他写道,此类攻击虽非“太空珍珠港(Space Pearl Harbor)”式的事件,却却可能切断民用服务,引发经济混乱,动摇“民众对政府与盟友承诺的信心”,从而削弱台湾的自卫意志和能力。

台湾国防部 3 月18日发布的《四年期国防总检讨》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

报告警告称,中国军方可能在“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下,运用包括太空卫星在内的多领域手段,试图瘫痪并围困台湾。

日益严重的威胁

这些担忧出现在俄罗斯和中国近年来加强太空合作之际。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于 2022 年签署两项协议,寻求实现系统兼容和互补性,以及在彼此领土内建立相互的地面监测站。

这些措施旨在提高两个系统的精确度和可靠性,最终目标是建立通用型导航模组,提升全球定位与战略打击能力。

此次合作可能增强两国情报收集和电子战能力,从而打破在轨力量平衡。分析人士称,这可能会增强北京在印太地区,尤其是台湾附近的侦察优势。

美国太空军太空作战部长萨尔茨曼上将(Gen. B. Chance Saltzman)在 4 月 3 日的国会听证会上表示,北京的太空野心在日益激烈的竞争领域构成一股“破坏稳定的强大力量”。

5 月 15 日,他向 POLITICO 表示,中国由数百颗卫星组成的“杀伤网”以及俄罗斯鲁莽的轨道行为,对该地区构成最大威胁。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分析师周若敏在接受焦点采访时警告说,随着中国光学和雷达卫星的快速发展,台湾的军事地标变得更加难以隐藏。

她指出,如果中俄进一步在军用卫星、反卫星武器、太空感测等领域合作,将加剧美国对其卫星群与全球监控系统的安全疑虑。

至于高度依赖来自美国或其他友邦的卫星通讯、导航、气象与地球观测资料的台湾,更将感到芒刺在背。

应对中国

影臻智太首席执行官王柏仁写道,为应对中国复杂的在轨活动,台湾迫切需要一个”太空盾牌“——强大的太空领域感知(Space Domain Awareness, SDA)能力。

台湾应利用其半导体和计算优势,与日本、南韩和美国等盟友合作,加强监测网路,并利用先进技术建立分析能力,从而在威胁升级之前有效地侦测、吓阻和应对。

周若敏表示,台湾并非完全没有防御能力。

她说:“台湾要加入以美国为主导的 SDA 体系,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地缘战略位置。”台湾位于西太平洋第一岛链核心位置,可成为美日等伙伴的前线监测站。

她补充说,台湾拥有“世界级半导体与雷达系统研发能量”,对于开发地面雷达追踪、讯号处理、自动化辨识演算法等关键技术具备良好基础。

她指出,台湾目前由于缺乏大型观测设备、自主系统,以及国防预算偏重传统领域,难以独立掌握太空动态。

为弥合这一差距,她建议台湾应与美日建立区域性 SDA 合作框架,结合军民数据共享、商业雷达合作伙伴和本土监测创新,以增强台湾的自主应对和防护能力。

您喜欢这篇文章吗?

Policy Link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