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札拉克汗 |
印度国防部表示,印度首次从轨道式移动发射装置成功试射了射程 2,000 公里的“烈火-P”(Agni-P)导弹,标志着印度在核威慑现代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印度国防部发表声明称,9 月 24 日的试验是在“全面作战情境”下,由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及负责印度核武库的战略部队司令部共同执行的。
“烈火-P”属于中程弹道导弹,可在全印度铁路网的任何地点发射,这是印度“二次打击能力”的重大提升。
所谓“二次打击能力”是指即使遭受对手的首次核武攻击,仍能用核武进行报复。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发布的影片显示,9月24日一枚“烈火-P”导弹从轨道发射平台升空。 [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 / X 平台]](/gc9/images/2025/09/29/52164-agni-p_2-370_237.webp)
印度国防部长辛格(Rajnath Singh)在 X 平台发文指出,这种“史无前例的试射”利用专门设计的轨道式移动发射装置,使导弹具备“跨国境机动能力,并能在短时间内以更低可见度完成发射”,且无需任何先决条件。
印度国防部证实,多个地面站都追踪到这次试射的轨迹,是一次“教科书式的发射”,完成了“所有任务目标”。
继今年 8 月在奥里萨邦(Odisha)试验场试射另一枚“烈火-5”(Agni-V)中程弹道导弹之后,印度又试射了这次的“烈火-P”。
震慑中国与巴基斯坦
印度邻国中国与巴基斯坦均拥有核武。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统计,截至今年 1 月,中国估计拥有约 600 枚核弹头,而印度则拥有约 180 枚。
分析人士指出,印度推动核武库现代化,包括研发轨道式移动导弹系统,主要是受到中国迅速扩张的军力与不断扩大的战略武器库影响。
据《德干先驱报》(Deccan Herald)报导,就在“烈火-P”试射前几天,中国派遣“远望5号”导弹追踪舰前往印度洋,引发新德里担忧该舰可能利用其先进的侦测能力来监视此次发射。
中印两国关系紧张 ,尤其在 2022 年 6 月实控线(LAC)爆发致命冲突之后更是如此。实控线是分隔两国在拉达克(Ladakh)地区的事实边界,但维持困难。
这场冲突造成 20 名印度士兵和 4 名中国士兵丧生,这是自 1975 年以来首次在实控线发生开火事件。
北京在实控线沿线大量投资修建公路与铁路基础设施,以便能够迅速调动部队和装备。
新德里空中力量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塞西(Manpreet Sethi)8 月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对中国威胁的感知,会决定印度对远程但非洲际导弹的需求。”
然而,印度近期的导弹试射也向巴基斯坦传递了一个信号。
今年 5 月,印巴一度爆发短暂空战,两国关系依然紧张。
《今日印度》(India Today)执行主编乌尼坦(Sandeep Unnithan)分析说,“核武……被用来向对手发出威慑信号。”
他认为,印度国防部长辛格通过“烈火-P”表明了“印度小而坚实的核武库具有生存力和有效性,是对巴基斯坦和中国广泛战略威慑的一部分。”
孟买的国防分析家阿南德(Kapil Anand)在接受《Focus》采访时表示,通过“烈火-P”等系统提升机动性与备战状态,使新德里能够在坚持“可信的最低限度威慑”及“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的同时,加强二次打击威慑能力。
轨道式的机动性
印度拥有约 7 万公里铁路网,居世界前列。但在与中国接壤的偏远边境地区,包括部分东北地区和拉达克高海拔地区,铁路的连通性仍不完善。
近年来,印度政府 加速道路、隧道和桥梁的建设和现代化改造,以整合这些战略区域纳入其铁路网。
印度新闻网站 Federal 指出,轨道式移动发射装置比固定发射场“更难被追踪与打击”,使敌方的瞄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然而,报告同时指出,铁轨本身“容易遭破坏”,一旦战时发生破坏,风险将被进一步放大。
![9 月 24 日,印度在一个未公开地点,通过轨道式移动发射装置成功试射了一枚“烈火-P”弹道导弹,标志着印度在核威慑现代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印度国防部 / X 平台]](/gc9/images/2025/09/29/52163-agni-p-1-370_237.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