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報導 |
北京——根據2月13日發佈的一份報告,中國去年開始興建的煤炭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為2015年以來之最,危及其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巔峰的目標。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驅動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最大排放國,但同時也是可再生能源的強國。中國計劃在206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
數世紀以來,中國的主要能源一直是煤炭,但是近年來風力和太陽能裝置的爆炸性增長,使人對中國擺脫骯髒的化石燃料寄予希望。
不過,根據一份來自總部位於芬蘭的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 (CREA) 和來自美國的全球能源監測 (GEM) 的報告,中國自 2024 年開始建造94.5 吉瓦 (GW) 燃煤廠容量的項目,佔全球總容量 93%。
報告指出,雖然中國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也增加了創紀錄的356吉瓦,是歐盟新增裝機容量的4.5倍,但煤炭發電的增長可能會鞏固其在能源結構中的地位。
報告的主要作者、CREA(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中國分析師齊秦(音)表示:「中國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擴張有可能重塑其電力系統,但這一機遇正因煤炭發電同時大規模擴張而受到破壞。」
儘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1年承諾在2026年至2030年期間「逐步減少」之前「嚴格控制」煤炭發電項目和煤炭消費量的增長,但煤炭發電仍有所增加。
近年中國的煤炭生產不斷增加,從 2020 年的 39億噸上升至 2024 年的 48 億噸。
報告指出:「若沒有緊急的政策轉變,中國可能會鞏固能源增量模式,而非實現能源轉型,從而限制其清潔能源蓬勃發展的全部潛力。」
煤炭優先
新的燃煤發電項目許可證在2024年上半年下降了 83%,令人對中國加快轉型至清潔能源感到樂觀。
在 11 月,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和澳洲智庫國際能源轉型學會的專家進行一項調查,發現 52% 受訪者表示中國的煤炭消耗量將在 2025 年達到峰值。
然而,儘管中國在2024年後幾個月新增的清潔能源發電量足以滿足其電力需求的增長,煤炭發電量仍處於高位。
報告指出,這研究結果顯示在某些地區,燃煤比可再生能源更為優先。
「中國的燃煤發電和礦產公司正在贊助和興建燃煤廠,超出其需求,」全球能源監測 (GEM) 的研究分析師姬斯汀·希勒 表示,
「中國持續追求使用煤炭,把成本低廉的清潔能源擠出該國市場」。
分析師余德偉對報告大部分內容表示同意,但他對煤炭在未來幾年被逐步淘汰「更為樂觀 」。
香港能源策略顧問公司高級經理余德偉向法新社表示,去年年底燃煤發電激大幅長,可能是「市場過渡至向真正的經濟承包商的短期症狀 …… 並非為燃煤廠帶來利益的系統跡象」。
新目標
中國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公布2026年至2030年的「第十五個五年規劃」詳情,當中很可能會包括最新的排放和能源目標。
本月,中國亦須根據2015年《巴黎協定》提交新的排放目標,即所謂的國家自主貢獻。
到目前為止,只有為數不多國家提交了新的國家自主貢獻 (NDC)。
綠色和平東亞北京辦事處項目負責人高宇赫向法新社表示,中國應該「為燃煤發電設定總量上限」,並制定「清晰的燃煤發電淘汰時間表」。
她說:「2030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目標應該提高,以加快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燃煤發電,力爭在2025年前實現電力行業碳排放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