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斐懋 |
台灣政府正在考慮政策, 以仔細審查兩岸交流活動,作為台灣防止中國滲透和保護民眾的一部分。
3 月 13 日, 台灣總統賴清德呼籲實行全面的披露機制,確保中央和地方政府官員訪問中國進行交流的時候,保持透明度和向公眾負責。
他也表示內政部要為從事台灣海峽兩岸交流的公益團體和宗教組織,建立類似的機制。
根據《中央社》英文版的報導,這些團體的「披露機制」旨在防止北京「干涉和推行統一戰線」。
![攝於 2024 年 8 月 14 日的照片顯示,一支台灣隊在中國福建省福清市舉行的年度海峽兩岸霹靂舞大賽進行表演。台灣總統賴清德呼籲推行更嚴格的外遊披露,以應對中國的統一戰線策略。 [中新社圖片網 / Imaginechina 經由法新社]](/gc9/images/2025/03/31/49782-afp__20240815__2088146600495284238__v1__highres__2024crossstraitbreakdancingcompetit-370_237.webp)
「統一戰線」是指中國共產黨為影響台灣社會、政治和媒體所做的協調努力,以促進親北京的情緒。
賴清德正式界定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指責北京一邊呼籲交流,一邊拘留台灣旅客。
從2024 年開始,台灣的大陸委員會 (陸委會) 記錄了 71 宗人民在中國旅行的時候失蹤,被拘留,被審問或被扣押的案件。
「 從妥協到對抗」
2024 年的兩岸來往總計 440 萬次旅程,不及國民黨統治下最後幾年內,2015 年 1000 萬次的一半。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黃奎博向《焦點》表示,因應明年舉行的九合一選舉和正在進行的大型罷免運動,「當選的立委不應該像進入便利店一樣,頻密出訪中國。」
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陳文甲接受《焦點》訪問,表示中國加強應對台灣的統一戰線策略,旨在使台灣內部分裂。
陳文甲表示,賴清德透過界定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表示立場。他宣佈的反制措施,標誌由模糊立場轉向了清晰堅決的戰略。
「這些反制措施標記從妥協到對抗的轉變,」陳文甲表示。「它們可能會引起中國的強烈反彈,可能導致兩岸交流停滯,加劇中國對賴清德政府的『 認知戰』。」
他表示,這些措施長遠而言有助台灣對抗中國滲透,並加強內部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