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能力

台灣發布新版民防手冊,打擊假訊息、提升士氣

新版手冊警告不要相信「投降」謠言,概述六種可能的中國軍事威脅,並提供實用的家庭防範步驟。

9 月 20 日,台灣總統賴清德(前排中)和政府官員在台北舉行的「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國際論壇——韌性台灣,民主永續」上,手持新發布的民防手冊。 [台灣總統府]
9 月 20 日,台灣總統賴清德(前排中)和政府官員在台北舉行的「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國際論壇——韌性台灣,民主永續」上,手持新發布的民防手冊。 [台灣總統府]

撰文 / 賈斐懋 |

台灣國防部發布最新版的民防手冊,強調防範假訊息與潛在軍事威脅,並呼籲民眾在遭受中國攻擊時保持韌性。

這份名為《當危機來臨時:台灣全民安全指引》的手冊在九月中發布,比前一版更強調戰時的應變措施。

其中列舉了中國可能採取的六種軍事行動,新增有關防範假訊息與兒童心防內容,並提供災難應變、疏散和資訊安全的指引。

北京堅持對台灣擁有主權 ,不排除使用武力。近年來,中國加強了在台灣週邊的軍事演習,包括實彈演習和封鎖模擬。

台北上班族 Jasmine 正在翻閱台灣新發布的民防手冊。 [賈斐懋]
台北上班族 Jasmine 正在翻閱台灣新發布的民防手冊。 [賈斐懋]

負責統籌新版手冊的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 9 月 12 日告訴路透社:「世界各國都感受到中國威權擴張的野心。」

他說:「全球局勢——無論在歐洲還是印太地區——都不是非常遙遠的事,而是近在咫尺。」他指的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為危機做準備

民防手冊告誡民眾不要相信投降或失敗的謠言。

「我們並不會投降,」林飛帆向路透社表示。

「這個概念必須讓所有民眾都能夠建立起這樣的心防,當每一個台灣人民都有這樣認識的時候,其實他自然而然在心理防衛上就會更加強韌。 」

新版手冊也明確指出,中國的脅迫措施可能包括破壞關鍵基礎設施和海底電纜造成網路癱瘓,派遣軍艦或無人機繞台,單方面設立禁航區或暫停兩岸交通和商業活動,以及發動武裝攻擊等。

台灣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的沈威志處長表示,發布新版手冊「不是要製造恐慌,而是要告訴民眾平時就要做好準備,當危機來臨才不會不知所措」。

他在記者會上說,提前做好準備,在危機發生時有助於確保安全。

除了軍事威脅之外,民防手冊還警告中國製技術相關的網路安全風險,例如監控設備和包括深度求索(DeepSeek)、微信、TikTok 和小紅書在內的應用程式。

手冊提及具有照相功能的中國消費電子產品時表示,「在危機發生時,這些設備甚至可能被敵方所用。」

實用的準備建議包括:依家庭需求準備緊急避難包,至少儲備一週份量的食物、飲水和藥品,並預先規劃緊急會合地點。

手冊還指導民眾,在通訊中斷時,應收聽無線電廣播,或從當地派出所和村里辦公室獲取經過驗證的訊息。

新版刪除舊版「敵我辨識」章節

沈威志表示,考量民眾生命安全第一,因此要求民眾遠離所有軍事行動區域,也不要上傳顯示軍隊調動的影像。

強調韌性

相較於 2022 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台灣首次發布的手冊,新版更著重於心理韌性和反制資訊戰。

賴清德去年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向國際社會展現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

新修訂版受到一些民眾的好評。

新北市民「阿秋」告訴《焦點》,這本手冊「展現政府抗戰到底的決心」,可以提升民眾信心。

台北上班族 Jasmine 表示,她從未考慮過跟家人約定緊急會合地點,但發現新版指引很實用。

新手父親馬先生說,書中關於安撫兒童焦慮的章節,促使他思考如何在危機來臨時照顧小孩的心理狀態。

目前實體手冊只在指定超市提供限量索取,至於中文英文 版電子手冊,則可以從國防部網站免費下載。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

Policy Link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