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

緬甸戰局僵持不下,中國鞏固軍政府空中優勢

一家智庫表示,北京對軍政府的支持包括武器銷售、無人機技術與技術人員派遣。

3月28日,緬甸實皆省發生7.7級地震,一棟建築物在地震中倒塌。實皆省是緬甸軍方與反對派武裝衝突中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Nyan Zay Htet /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3月28日,緬甸實皆省發生7.7級地震,一棟建築物在地震中倒塌。實皆省是緬甸軍方與反對派武裝衝突中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Nyan Zay Htet /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撰文 / 法新社與《焦點》 |

德貝金(Thabeikkyin),緬甸 -- 在走進由混凝土封閉的地堡教室之前,一名緬甸学生習慣先祈求慈悲和社區的安全,儘管她知道她的祈願不會得到回應。

18 歲的菲尤菲尤(Phyo Phyo)回憶起未曾說出口的心願:「願戰機不來,願駕駛員善待我們,願炸彈不爆炸。」

她就讀於這所地下學院,約有12 名學生在此上課。據目擊者稱,該學院於今年 6 月成立,此前軍政府打擊摧毀了附近的一所學校,造成至少 20 名學生和 2 名教師死亡。

菲尤菲尤說:「我們以前上學的日子曾經自由且充滿樂趣。」基於安全理由,她使用了化名。

5月12日,緬甸軍政府空襲德貝因镇一所學校,罹難者葬禮上,哀悼者紛紛表達哀思。隨著緬甸軍方越來越依賴殘酷且不分皂白的空襲,平民傷亡人數正在飆升。 [法新社]
5月12日,緬甸軍政府空襲德貝因镇一所學校,罹難者葬禮上,哀悼者紛紛表達哀思。隨著緬甸軍方越來越依賴殘酷且不分皂白的空襲,平民傷亡人數正在飆升。 [法新社]

「自從空襲開始,我們就失去了快樂。」她補充道,「學生們變得沉默。」

衝突監控人士指出,自 2021 年政變引發內戰以來,緬甸軍方每年都增加空襲次數,這是反軍政府的游擊派系圍困地面部隊所引發的反制行動。

中國的戰略支持

據斯廷森中心(Stimson Center)稱,中國正加大對緬甸軍政府的支持,以保護 自己在緬甸的經濟利益,即使空襲造成傷亡增加、軍政府持續與反抗勢力作戰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該智庫在三月表示,「中國對軍政府的支持不僅沒減少,反而擴大,因為它急於扶持一個在經濟上無能、軍事上捉襟見肘的政權」。

「北京提供的核心援助主要在軍事領域,包括武器銷售、無人機技術、向國防工業派遣技術人員……以及阻止雙用途物資流向反對派。」

本報導未能聯繫上緬甸軍政府發言人發表評論。

軍政府正在為 12 月 28 日開始的選舉展開收復領土的行動。

然而,反叛軍誓言要阻止在其佔領區内舉行選舉,分析人士稱,這次投票是為了掩蓋軍事統治的延續而採取的手段。

在距曼德勒市北部約 110 公里的叛軍控制的叢林地帶,軍政府戰機在空中盤旋,菲尤菲尤和她的同學在陰暗潮濕的教室裡學習。

這個用捐款建造的地下建築,外觀如同簡陋的監牢。

菲尤菲尤說:「無論遇到多大困難,我們都要接受教育。」

軍政府在地面戰失利

當她低頭研讀最喜愛的緬甸文學時,菲尤菲尤的身後掛著一幅昂山素季的海報,這位民主領袖在 2021 年 2 月被軍政府推翻。

民主運動人士之後組成了游擊隊,並與多個長期反抗軍政府的少數民族武裝群體結盟。

他們組織分散,直到 2023 年底發動聯合攻勢之前都進展有限。

被迫退守的軍方隨後加強了空襲力度,動用中國和俄羅斯提供的戰機對抗那些既沒有自己的空軍也沒有防空襲防禦的叛軍。

來自北部實皆省叛軍控制區的自封的民族團結政府成員扎烏頓(Zaw Tun)說:「他們使用空襲的原因是他們認為我們的革命武裝有能力擊落他們。」

「地面戰他們打不贏,但他們有能力用空襲攻擊我們。」

聯合國人權辦(OHCHR)指出,軍政府越來越依賴空中力量,包括利用可攜帶120毫米迫擊砲彈的新型動力傘戰術,攻擊民眾和地震受災區。

今年三月,緬甸發生地震,進一步加劇了民眾的苦難。

來自天空的屠戮

2024 年 4 月至 2025 年 5 月間,近半數經核實的平民死亡案例源自軍政府的空襲。

幾乎每週都有平民在大規模空襲中喪生,空襲的目標往往是學校或修道院,這些場所通常有兒童或僧侶,有時也收容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民眾。

武裝衝突地點與事件數據項目(ACLED)亞太區分析師蘇蒙坦(Su Mon Thant)表示:「軍方故意瞄準人群,因為他們想要製造恐懼。」

她說,儘管「空中優勢」使軍方免於被擊敗,但仍不足以獲得勝利。

緬甸戰爭的傷亡估算差異巨大。聯合國人權辦在九月報告中稱,自政變以來至少有 6764 名平民死亡,逾 29000 人因政治原因被逮捕。

然而,ACLED 的統計顯示,衝突雙方已有超過 85000 人死亡。

黑暗中的求生

為躲避軍政府持續的空襲威脅,實皆省的稻農們改在夜間進行耕作。

在曼德勒的德貝金鎮,叛軍靠目視天空並使用對講機發出飛機警報。

塔瓦特拉特(Thwat Lat )每天最多可鳴響警報 15 次,讓居民奔向防空洞。他在最近一次 19 小時輪班中說:「每挽救一條生命,我就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是值得的。」

然而,防空洞和隔離式學校無法保護他們免於心理創傷。

67歲的金廷(Khin Tint)說:「我無法形容自己的緊張感。」

「有時我覺得自己已經死了,心臟卻還在跳動。」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

Policy Link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