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巧曦 |
在中國軍事與認知作戰威脅加劇之際,台灣社會對戰爭的感受愈發複雜,民眾在焦慮、堅定與和對信服統戰言論之間,不斷權衡自己的選項。
近日,台灣前文化部長、作家龍應台投書《紐約時報》,警告稱:「台灣的時間不多了」。她主張台灣應與中國和解,避免「完全依賴美國」的「不真實的安全感」。
龍應台引用一項針對台灣大學生的非正式民調指出,以烏克蘭戰爭為鑑,「大多數(受訪者)選擇投降」。因此,她敦促賴清德總統避免「把中國訂為敵對勢力的挑釁行為」。
她的言論被許多人視為「包裹糖衣的投降主義」,引發了嚴厲的批判。政治學者陳方隅在臉書上質疑她,「有哪一個國家可以跟獨裁政權達成和解,然後還可以保持和平的」,並問她為什麼主張投降不明講。
![北京機場近日出現打出「統一」口號的廣告,凸顯中國對台的軍事威脅日益加劇,也引發對於中國可能侵台的擔憂。[Youtube]](/gc9/images/2025/04/18/50051-airport_column_displays-370_237.webp)
![台灣人保衛國家的意願(1998-2025)調查結果截圖。3 月份的「美國肖像調查」顯示,63.7% 的台灣人表示願意抵抗中國的入侵,反映出在地區緊張局勢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保衛台灣的承諾依然堅定。 [《外交家》]](/gc9/images/2025/04/18/50071-tw_poll-370_237.webp)
律師林智群也在臉書上撰文指出,香港的和解並沒有換來民主。他用斑馬和獅子的比喻,表示跟獨裁政權和解是一種致命的權力不平衡。他說:「就是斑馬倒地,獅子在啃它,這樣的和解。」
學者吳文欽與潘欣欣在 4 月 9 日《外交家》雜誌上發表文章,反駁了龍應台的說法,強調多份可信民調皆顯示,在 18 至 30 歲的族群中,過半數的台灣年輕人表達了為台灣而戰的意願。 3 月的一項民調顯示,63.7% 的台灣民眾願意「不惜一切代價」抵抗入侵。
要求使用化名的「小果」是台灣外省第二代,父親在共產黨勝利後逃離了中國。他在接受《焦點》採訪時說:「中國就是要侵略台灣。我覺得一定會打,那我們就跟他打啊,誰怕誰啊!」
小果成年後在中國工作長達 10 年,親身體驗過那邊的生活。
他更擔心那些容易受到中國影響和「洗腦」的「第五縱隊」。
在社群平台 Threads 上,一位批評民進黨執政的年輕網友最近聲稱,在中國的統治下,「除了少了言論自由,其他都是好處」。這篇貼文很快就吸引了 1.5 萬則留言。
儘管大多數留言都是嘲諷或強烈駁斥,但該貼文仍然反映出支持統一的言論確實引起了某些群體的共鳴。
一名網友說,否認來自中國的威脅,就像不講出《哈利波特》中反派佛地魔的名字,彷彿這樣做他就不存在。
該網友表示,自己最大的牽掛,就是孩子能不能在自由中長大、變老。
來自北京的威脅不斷升級
中國最近加大對台的文攻武嚇,北京機場最近張貼了大量寫著「統一」和「祖國統一、指日可待」的醒目紅色海報就是例證。
這些由《人民日報》出資的廣告在網路上迅速流傳,加劇了民眾對於北京在戰略和心理壓迫的擔憂。許多台灣人擔心,中國國內經濟危機日益惡化,可能會促使中國對台發動軍事攻擊。
住在台北的心理諮商師瓊安對《焦點》說:「我並不怕戰爭,我更怕的是中國鋪天蓋地的滲透。」她強調了另一個面向的威脅。
拒絕透露全名的瓊安主張進行強而有力的反擊,「正大光明的反擊」,並稱罷免親中的立委就是一項關鍵戰術。
瓊安強調台灣和中國之間有著基本價值觀的差異,她說:「中國人都很羨慕我們的自由,我們的存在,就是對中共最大的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