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斐懋 |
人民解放軍軍機與軍艦持續現蹤臺灣周邊海空域,已然成為這座島嶼安全局勢岌岌可危的鮮明警示。
據臺灣國防部(MND)統計,在 2025 年的前四個月內,已有逾 1,700 架次的解放軍軍機巡航臺灣周邊空域,還有 859 艘次的軍艦部署於附近海域,頻率創下歷年新高。
這些行動被視為模擬可能的武力統一。
在軍事壓力日益攀升的背景下,臺灣武裝部隊正陷入一個重大挑戰:如何穩定並維持現役志願役軍人員額規模。
![自 2020 年以來,臺灣軍方人員編現比呈現持續下滑趨勢,目前已跌破 85% 的最低門檻。[臺灣國防部]](/gc9/images/2025/05/08/50319-chart_tw_military-370_237.webp)
截至去年 6 月,臺灣現役志願役軍人員額僅 152,885 人,創下自 2018 年全面實施募徵併行兵役制以來的最低紀錄。
義務役
此一員額下滑趨勢,歸因於臺灣少子化與民間職場的高度競爭吸引力,致使軍方在招募新兵與留任現役人力方面都更加困難。
為了因應此一困境,臺灣於 2024 年全面恢復一年期義務役兵役制度,試圖填補志願役人數銳減所衍生的人力缺口。
自 2013 年至 2024 年,臺灣的義務役服役期限只有每年四個月。
臺灣國防部預估,至 2029 年,年度義務役員額將由 2024 年的 9,125 人擴增至逾 53,000人。
國防部也計畫延長並強化義務役訓練,增加實彈射擊、求生技能及全民防衛等專業課目,確保新兵具備領土防衛作戰之實質應戰能力。
一名於 2024 年初退伍的楊姓士官長向《焦點》透露,軍中人力長期短缺已成常態。
他表示:「早年一個排 20多人,現在常常連 10 人都湊不到。」
他還說,解放軍侵擾加劇,導致訓練強度與部隊輪調頻率劇增,對人力本來就已經薄弱的單位造成更大壓力。
楊姓士官長坦言,「甚至有人當著我的面開玩笑說台灣軍隊沒戰力。」他還將部份官兵離營歸因於社會缺乏對軍人的尊重。
數據顯示,臺灣軍隊編制與實際在營人數比率(人員編現比)持續下滑,由 2020 年的 88.57% 下跌至 2024 年的 78.6%,已遠低於一般認為的 85% 最低戰備門檻。
值得警惕的是,19 個主要作戰部隊的人力編現比已跌破 80%。
軍餉體系改革
提前退伍的人數也持續增加,2024 年有 1,565 名志願役士官主動申請提前退伍,較 2020 年的 401人暴增近三倍。
這些人寧可支付違約賠償金,也要選擇提前退伍。
服役滿十年即將退伍的陸軍中尉「阿德」(化名)向《焦點》透露,他原計畫服役 20 年,卻因受不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軍中文化,最終提前退伍。
為了因應中國大陸日益嚴峻的軍事威脅,臺灣也採取長期的措施,包括自 4 月 1 日起全面推行「軍餉體系革新方案」,試圖促進招募與留才。
新制軍餉方案全面調升每月津貼,尤其是針對志願役官兵。初級軍官的津貼漲幅最高可達 50%,高階軍官的漲幅最高可達 30%,而前線作戰部隊更依照新修訂的三級制度獲得額外補貼。
堅守崗位
儘管有這些挑戰,一些官兵仍堅守崗位,恪盡職責。
軍校 103 年班的謝中尉——他要求只公佈其姓氏——承認近年勤務負荷加重,但是也樂見薪資提高和政府日益增加的支持。
他向《焦點》表示,他並未在同僚中看到「大退潮」,還說儘管風險在增加,軍隊的士氣仍保持穩定。
至於他自己的決心,他表示自己感到「更強烈的信念」繼續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