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Val Panlilio |
5月5日,菲律賓海軍與中國軍艦在黃岩島附近發生的近距離海上接觸,這是北京在南海日益強硬立場引發人們擔憂的最新事件。
菲律賓軍方表示,中國海軍和海警船隻進行了「魯莽」行動,幾乎與一艘菲律賓巡邏艦相撞。
這場對峙發生在距離黃岩島東南方向僅11.8海浬(21.8公里)處,當時「埃米利奧·哈辛托」號(PS35)正在與菲律賓漁業局及海岸警衛隊一起進行例行巡邏。
據菲律賓武裝部隊(AFOTP)稱,兩艘中國海軍護衛艦和一艘海警船試圖阻擋並威脅菲律賓軍艦。
![5月20日,菲律賓海軍艦艇「拉蒙·阿爾卡拉斯號」(BRP Ramon Alcaraz)(前)和「梅爾喬拉·阿基諾號」(BRP Melchora Aquino)與美國海岸防衛隊巡邏艦「斯特拉頓號」(Stratton)聯合編隊,在南海進行雙邊海上合作活動。 [菲律賓武裝部隊]](/gc9/images/2025/05/23/50519-ph_coast_guard-370_237.webp)
其中一艘護衛艦緊跟在「哈辛托號」,另一艘則採取高風險動作,冒險橫切其艦首。中國海警船試圖阻擋該船的航行路線。
儘管發生對峙,菲律賓船員仍繼續巡邏,沒有升級衝突。菲律賓武裝部隊譴責中方的操作“魯莽”且“挑釁”,並警告此類誤判可能引發地區不穩定。
菲律賓通訊社(Philippine News Agency)5月9日的一篇文章報道,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 (Gilberto Teodoro Jr.) 稱此次事件是預料之中的,他表示,「自由是要付出代價的」,菲律賓必須作為一個共和國「站起來」,而非「綏靖和屈服」。
中國方面否認有不當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指控菲律賓船隻「非法闖入」被其稱為「黃岩島」的附近海域。
「強有力」的防禦
這次最新的對峙表明,中方已從派遣海警和民兵力量轉向了積極的海軍部署。
分析人士指出,這是中國將其存在和影響力擴展至所謂「第一島鏈」(包括菲律賓、台灣和日本)以外更廣泛地區的努力的一部分。
根據《新聞周刊》5月9日報道,這起襲擊事件發生在美菲在該地區的軍事演習結束幾天后,與此同時,中國情報收集艦在日本附近活動。
面對北京日益升級的策略,菲律賓官員強調戰略與國家利益保持一致,並加強與盟友的戰略協同。
國家安全顧問阿諾(Eduardo Año)承認,南海的安全挑戰「不太可能很快緩解」。
據菲律賓通訊社報道,他譴責了中國「毫無根據、過度且擴張性的主權聲索、軍事化行為以及與鄰國的對抗」。
阿諾表示,菲律賓正在採取積極措施加強國防與海上執法,包括增強人員訓練並擴大夥伴合作。
據《南華早報》報道,他表示:“構建一個強大、可靠、自主的防禦體系,是我們應對任何主權、權利和海洋管轄權挑戰的首要任務。”
需要更好的協調
然而,挑戰依然存在。
分析師瓦爾伯格(Jonathan Walberg)和康奈爾(Ethan Connell)4月23日在《外交家》雜誌上撰文稱,若缺乏內部協調,菲律賓將面臨在認知和領土方面失去控制的風險。
他們指出,「如果沒有統一的戰略,馬尼拉可能會將話語權——甚至整個海域——拱手讓給北京。」
菲律賓正計劃透過與澳洲、日本和紐西蘭等國家的夥伴關係,提升海洋領域意識與軍隊現代化建設,進一步實現馬尼拉安全架構的多樣化。
近期的一系列事件突現了這種對新夥伴關係的承諾。
5月20日,菲律賓與德國簽署了一項共享機密資訊的國防協議。
菲律賓武裝部隊規劃副參謀長科爾多瓦少將(Maj. Gen. Rommel Cordova)表示,情報共享有「更明確的安排」將有助於菲律賓對抗外國幹預與資訊戰。
同一天,菲律賓與美國海岸警衛隊首次舉行聯合軍事演習,這是更廣泛防禦演習的一部分。這次演習在巴拉望與西民都洛海域舉行,內容包括海空協調、搜救行動與戰術演練。
菲律賓軍方表示,這項史無前例的舉動,是「全國性加強海上合作戰略」的一部分。
隨著中國軍事存在不斷增強與海上摩擦升級,馬尼拉轉向更強大的長期防禦可能對維護主權和區域和平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