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吳巧曦 |
中國近來加緊操控有關西菲律賓海的敘事,手段從海上對峙,延伸至國際舞台上的外交施壓,試圖壓制與其立場相左的聲音。
一部記錄菲律賓漁民與海巡人員在西菲律賓海面臨危險處境的紀錄片,儘管遭中國駐紐西蘭領事館施壓要求下架,但仍抵抗了來自北京的政治壓力。
由菲律賓導演維拉拉瑪(Baby Ruth Villarama)執導的《食物運送:直擊西菲律賓海現場》(Food Delivery: Fresh from the West Philippine Sea),記錄菲律賓海巡隊與漁民在南海爭議海域的日常掙扎,中國的侵略行為長期威脅著他們的生計與安全。
據《Rolling Stone Philippines》7月初報導,該片於6月30日在奧克蘭的Doc Edge紀錄片影展首映,但很快便遭到中國駐奧克蘭總領事館施壓,要求主辦方取消後續場次的放映。
![這張未標註日期的照片顯示,《食物運送》攝製團隊與菲律賓漁民在西菲律賓海共同作業,記錄下中菲海事爭議背景下漁民的日常困境。[Voyage Studio/Instagram]](/gc9/images/2025/07/14/51148-filming-370_237.webp)
Doc Edge在其網站上公開了中國領事館的要求信,信中稱該紀錄片為「政治工具」。
據Doc Edge影展與電影製片方的說法,領事館還多次致電影展售票與董事會成員。
南海長期以來是中國與多個東南亞國家之間的爭議爆發點,特別是跟菲律賓的爭端最為激烈。中國主張擁有整個南海約九成的主權,依據的是其所謂「九段線」劃定的範圍。然而,2016年海牙常設仲裁法院已裁定中國的海權主張缺乏國際法依據。
西菲律宾海是马尼拉对其专属经济海域的官方用语,该区常见菲中海警船衝突,包括水砲攻击、衝撞与渔具破坏等事件。
抵抗中國壓力
中國官媒《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在一篇措辭嚴厲的評論中,稱該紀錄片是「虛假信息宣傳」的一部分。
儘管遭到多重壓力,Doc Edge影展仍拒絕下架此片,其聲明表示:「我們堅守影展的獨立性與策展自由。」
《食物運送》的製片人古鐵雷茲(Chuck Gutierrez)向《Rolling Stone Philippines》表示:「Doc Edge做了許多人不敢做的事。他們創造了一個平台,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聲音被聽見,即使那些真相令人感到不舒服。」
這部紀錄片的上映之路並不順利。
原訂今年三月在菲律賓「Puregold CinePanalo 影展」首映,但在上映前兩天突然被撤下。
該影展由菲華資本集團Puregold贊助,該公司在菲國經營低價商品大宗零售,部分商品來自中國。
當時主辦單位僅以「外部因素」為由,未進一步說明。
然而,菲律賓大學海事事務與海洋法研究所所長巴通巴卡爾(Jay Batongbacal)向《經濟學人》表示,中國駐馬尼拉大使館曾對影展施加壓力。
據《Rappler》三月報導,菲律賓導演工會(DGPI)也對此撤片表達譴責,指出此舉是「一個令人震驚的跡象,顯示我們社會言論自由正遭到侵蝕」,並批評主辦方「選擇壓抑真相」。
據《Inquirer.net》報導,菲律賓的資訊韌性與誠信研究中心(CIRIS)譴責中國對影展施壓,批評中國此舉是「打壓可信敘事的行為」。
「被看見與被聽見」
《食物運送》聚焦位於三描禮士省的菲律賓漁民與海軍,紀錄他們前往南海爭議島鏈——斯普拉特利群島(Spratly Islands)補給哨站的過程。
影片中也呈現他們尋找四名失蹤同伴、應對日益嚴重的貧困與面對中國海上騷擾的畫面。
一名漁民對著鏡頭低聲說:「Meron talagang kinukuha dito na mga tao」(「這片海真的會奪走人命」)。
該片在Doc Edge影展獲得熱烈反響,並於7月3日獲頒「變革之潮」(Tides of Change)獎項。
據《Inquirer.net》報導,導演維拉拉瑪表示:「這個獎屬於我們每個菲律賓人,因為就像這片海一樣,最堅定的意志,就是要被看見、被聽見。」
菲律賓政府也對電影團隊表達支持。
國安顧問亞紐(Eduardo Año)在7月8日的聲明中譴責中國阻止放映的行為,稱其「公然試圖壓制揭露西菲律賓海局勢真相的有力敘事」。
菲律賓武裝部隊則表示,將「堅定支持」這部紀錄片的製作團隊,「共同捍衛真相與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