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焦點》 |
中國近期撤換了包括海軍上將苗華、中將李漢軍以及核子科學家劉士鵬在內的多名軍方高層,標誌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國防與安全機構進行全面整肅的新篇章。
儘管官方將這些清洗定調為反貪腐行動的一環,但這類行動的規模與頻率引發更深層疑問,質疑習近平對軍隊的掌控是否穩固,負責監督解放軍各軍種的中央軍委是否忠誠。
清洗的型態
自 2012 年擔任中央軍委主席以來,習近平始終無法完全信任軍隊,並將原因歸咎於軍隊內部的貪腐與紀律鬆散。在他領導下,已有數十名高階將領,包括兩名前國防部長,遭到撤職或懲處。
苗華曾是中國軍方最年輕的上將,也是軍中貫徹共產黨意識形態的關鍵人物,如今成為高調落馬的最新例子。
![2023 年 3 月 11 日,張又俠(前排中)、苗華(第二排右一)、何衛東(第二排右三)與其他中國中央軍委在北京宣誓效忠憲法。[Yue Yuewei/新華社提供/法新社]](/gc9/images/2025/07/15/51169-afp__20230311__xxjpbee007356_20230311_pepfn0a001__v1__highres__twosessionschinabeiji-370_237.webp)
苗華在習近平領導下迅速崛起,又驟然落馬,凸顯中國軍隊權力的脆弱與不穩定。他被免除軍委職務,顯示最高指揮層存在根深蒂固的問題。
政府指控苗華「嚴重違紀」,這是對貪腐行為的常見委婉說法。
據官媒新華社報導,他在 6 月下旬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撤除中央軍委職務,確認落馬;
李漢軍也在 6 月下旬被另行宣布喪失全國人大代表資格。
忠誠還是恐懼?
習近平不斷強調解放軍幹部意識形態忠誠的重要性,將他們的忠誠與中國共產黨的軍隊現代化和全球影響力目標畫上等號。然而,頻繁的清洗顯示更深層的憂慮:軍中忠誠度不如習近平所希冀的那般堅定。
多名中央軍委高層落馬,令人質疑中國最高軍事領導層是否完全認同習近平的願景。
軍中一些派系可能仍然反對習近平以軍委主席之姿實施集權統治,又或者是貪腐過於普遍,連習近平的盟友都不得不清除。
台灣政治大學學者寇建文 6 月 27 日對新加坡的《聯合早報》表示,最新一波軍方清洗可能同時涉及賄賂與政治派系鬥爭。
他指出,苗華、李漢軍以及自 3 月以來未公開露面的軍委副主席何衛東,可能都屬於同一個內部小圈子。
脆弱的指揮體系
這些清洗行動的影響已超越內部權力鬥爭。若是一支軍隊在包括中央軍委等最高領導階層都不斷遭到整肅與重組,可能會喪失凝聚力與作戰效能,對於一個渴望成為超級大國的國家而言,這種不穩定可能造成影響深遠的後果。
此外,像中國核子計劃的副總工程師劉士鵬這樣的人也遭到拔除,凸顯在關鍵領域的潛在弱點。
在如此高層級出現貪腐或異議,對中國戰略能力的完整性無疑是負面訊號。
獨裁者的兩難
習近平積極鞏固權力或許可以確保短時期掌控力,但也暴露出中央集權的固有風險。一個依賴持續清洗來維持秩序的體系缺乏內在的穩定性。
現在觀察人士想知道,在習近平盔甲上的裂縫擴大到無法忽視之前,這種治理方式還能維持多久。
美國國防大學的孫飛(Phillip C. Saunders)與吳志遠(Joel Wuthnow)5 月在《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指出,習近平持續整肅軍方高層,令外界嚴重懷疑他對將領的信心不足。
他們寫道,這使人質疑解放軍是否具備執行複雜軍事行動的能力,而「這可能會削弱他的戰爭意圖」,為台灣與美國爭取到強化防衛的寶貴時間。
外界不應只關注被撤職的個人,還要關注這對中國軍事與政治未來的廣泛影響。
或許習近平正在加強掌控,但或許整個體制正因本身的矛盾而難以維持凝聚力。
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僅會決定中國的走向,也會影響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