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

安全局勢仍緊張,澳洲總理重啓對中關係受限

澳洲總理高調訪問北京或許會帶來短期貿易收益,但對更深層戰略風險的疑慮依然存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7 月 15 日在北京會見澳洲總理艾班尼斯。[Huang Jingwen / 新華社提供 / 法新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7 月 15 日在北京會見澳洲總理艾班尼斯。[Huang Jingwen / 新華社提供 / 法新社]

撰文 / 吳巧曦 |

北京以紅地毯歡迎澳洲總理艾班尼斯的 6 天訪問;這是他自 2022 年上任以來最長的一次出訪。

然而,在熱情握手寒暄與「熊貓外交」的背景下,這位澳洲領導人發現自己在外交上如同走鋼索,需在重啟貿易的希望與持續的戰略緊張之間取得平衡。

艾班尼斯在 7 月 12 日率領產業高層代表團抵達上海,這是他擔任總理以來第二次訪問中國。

他象徵性地造訪長城,並前往成都的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探望曾旅居澳洲 15 年的大熊貓「福妮」。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 7 月 17 日參觀中國成都的大熊貓繁育基地,探望退休熊貓「福妮」。 [澳洲廣播公司提供 / 法新社]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 7 月 17 日參觀中國成都的大熊貓繁育基地,探望退休熊貓「福妮」。 [澳洲廣播公司提供 / 法新社]

艾班尼斯表示,外交不像熊貓般「黑白分明」,並形容此行的柔性元素對深化雙邊關係至關重要。

7 月 15 日,艾班尼斯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這場精心安排的高峰會旨在穩定雙邊關係。

艾班尼斯強調中國對澳洲經濟的重要性。

他在 7 月 15 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有鑑於中國是澳洲顯然不能忽視的最大貿易夥伴,與中國建立積極且有建設性的關係,非常符合澳洲的就業與經濟利益。」

根據中國外交部的聲明,習近平指出中澳關係已「走出低谷,實現轉圜」。

問題仍然存在

所謂「低谷」始於 2020 年,當時澳洲呼籲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獨立調查,激怒北京,引發針對澳洲關鍵出口產品的懲罰性貿易限制。

直到 2023 年,中方才陸續解除這些禁令;2024 年 12 月取消對澳洲岩龍蝦的限制,象徵這場價值上百億美元的貿易戰逐漸落幕。

艾班尼斯將此行定調為鞏固經濟復甦,並宣布在旅遊、農業與再生能源領域簽署新協議。

然而,安全議題依舊棘手。

艾班尼斯在記者會上表示,他對中共解放軍今年稍早在塔斯曼海進行實彈演習卻未事先通知一事,表達關切。

他也指出,自己並未與習近平討論達爾文港的問題。澳洲政府基於國安理由,欲收回這個目前租借給中資企業的北部戰略港口,因而激怒北京。

艾班尼斯表示,習近平並未提及該港口,自己也認為無需向中方解釋澳洲立場。

關於台灣議題,在中方官媒聲稱艾班尼斯重申反對「台獨」後,他被迫澄清澳洲立場。

被問及是否曾使用該措辭時,艾班尼斯 7 月 16 日表示他沒有看過這篇中文報導,並重申:「我們支持一中政策,支持維持現狀。」

他表示,澳洲不支持片面改變台海現狀,此立場未曾改變。

平衡之舉

中國官媒熱烈報導此行。《環球時報》社論聲稱兩國關係已飛越 3 年前的「雷暴區」,進入平穩的「平流層」,暗示最動盪的時期已成過去。

但在澳洲,反應就冷淡許多。

參議院反對黨領袖卡什(Michaelia Cash)對天空新聞表示,此行充滿「無所作為」與「不確定性」,批評艾班尼斯未能就安全與主權問題傳達明確立場。

她認為,針對達爾文港的問題,「艾班尼斯應該清楚表明決定,在相互尊重的關係中,這個決定必須受到尊重」。

她也說,艾班尼斯提出來的關切似乎都遭到「不予理會」。

《澳洲人報》外交編輯謝里丹(Greg Sheridan)痛批此行可謂「愚蠢至極」,因為恰逢今年最大規模的「護身軍刀」聯合軍演,由澳洲與美國主導,共有 19 個盟國參加。

他接受天空新聞訪問時批評艾班尼斯並未順道訪問日本、南韓等關鍵區域夥伴,也未能取得實質成果。

他在《澳洲人報》撰文指出:「艾班尼斯這趟自我陶醉的訪問,成了北京的宣傳黃金,對我們的國家利益卻毫無幫助。」

風險諮詢公司 RANE 旗下 Worldview 平台在 7 月底的一篇分析中,精準描繪這種戰略平衡之舉,指出此行或可帶來短期貿易利益,但「日益升高的區域安全風險恐迫使坎培拉立場轉硬,限制與北京的長期經濟往來範圍」。

澳洲智庫「戰略分析研究所」創辦人休布里奇(Michael Shoebridge)對《紐約時報》表示:「艾班尼斯總理忽略了澳洲若是進一步加深本來就已經高度依賴的貿易,將帶來的巨大脆弱性與風險。

說到底,貪婪總是戰勝恐懼。」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

Policy Link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