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和《焦点》 |
香港——在阴沉的天空下,一辆小型巴士载着香港政治人物刘慧卿,沿着蜿蜒的山路驶向赤柱监狱。这类造访对她而言已经是习以为常。
刘慧卿曾任香港民主党主席,而民主党曾是香港的中坚民主派力量。在她准备探望因涉国家安全罪名入狱、可能被判终身监禁的前党领袖何俊仁之际,她所属的民主党也正准备淡出历史的舞台。
4 月 13 日,民主党历经政坛耕耘三十多年后,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迈向解散的计划。参与表决的会员当中有超过九成支持一项动议,授权中央委员会采取措施解散。最终投票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进行。
党主席罗建熙表示,这项决定反映了「整体政治环境」。美联社报导,尽管他没点名北京,但党内资深人士暗示,如果该政党不解散,将承受压力,并可能面临后果。
![4 月 13 日,香港民主党主席罗健熙(左)和副主席莫建成在党总部出席党员大会后的新闻发布会。民主党投票通过了领导人 2 月份提出的解散方案。[Peter Parks / 法新社]](/gc9/images/2025/04/16/49992-afp__20250413__42734x7__v2__highres__topshothongkongchinapoliticsdemocrats__1_-370_237.webp)
普选
民主党于 1994 年在英国殖民统治末期成立,由多个自由派团体结盟产生,他们致力于一个核心原则: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实现香港普选。
创始成员曾相信北京“港人治港”的承诺。其中一位创始成员李永达表示,理想主义最终被幻灭所取代。
“长大后,我发现那些口号都是假的,”现居英国的李永达说。“但很难责怪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太过理想化。”
该党早期领导人司徒华和李柱铭体现了该党所展现的温和、爱国的形象。
司徒华是传统价值根深蒂固的战略家,而李柱铭是被誉为“民主之父”的著名大律师。他们帮助党建立最初的信誉,并赢得香港市民的支持。
这种信誉曾使民主党得以与北京保持工作关系。2010 年,民主党派出包括刘慧卿在内的三名代表与北京的联络官会面,讨论选举改革。
“那是北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决定与我们谈判,”刘慧卿回忆道。“我们对联络官说,‘好吧,你们必须继续和我们谈。’但他们从来没这么做。”
这次会面造成了分裂。批评者指责该党妥协,而年轻成员则开始推动采取更加强硬的策略。2011年首次赢得议席的许智峯代表了新一代活动人士,他们要求采取更大胆的行动。
“党需要更全面的转型,才能与社会同步发展,”许智峯说。“我们必须表現得更好。”
2019 年,随着民主抗议活动席卷香港,民主党的讯息再次引起共鸣,在地方议会中的席位增加了一倍多。
但那种势头转瞬即逝。
北京于 2020 年实施全面国家安全法,让香港的抗议运动和民主党的影响力戛然而止。
当局藉由与非正式初选相关的颠覆罪名,监禁了何俊仁等四名立法会议员。许智峯本人则逃往澳大利亚,并成为警方悬赏的目标。
没有被遗忘
2020 年,该党成员集体辞职以示抗议,在立法会中未占一席。次年,他们被从区议会中除名。
该党前司库袁海文回忆说,当时即使是简单的集会也变得不可能。
“餐馆拒绝承办我们的宴会,”他说,“甚至连正常的社交聚会都无法举行。”
袁海文支持投票解散。“香港讨论(普选)这么多年了,”他说,“可惜我们不知道何时才能看到。”
民主党实际上已沦为一个既无公职又无政治实权的压力团体,其所在城市于北京的控制之下,已经变得令人无法喘息。继公民党于 2023 年解散后,民主党也步上后尘,此后正式政坛已无任何主要反对派。
对刘慧卿来说,所属政党的解散不仅是政治挫败,也是更重大失落的迹象。
在赤柱监狱外,她说她会继续探望被监禁的民主党人士,让他们知道“他们没有被遗忘”。
她说,该党的解散应该迫使公众反思。
“我们为什么要解散? 发生了什么事?”她问道。“这是我希望香港人发出的疑问。”
一度是亚洲活力最充沛的政治舞台,如今垄罩在寂静之下,答案或许就在这片寂静之中。留下来的是一座改头换面的城市,而香港人甚至是世界记忆中的那个香港,早已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