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中国宣传网络声援面临罢免投票的台湾反对党立委

反对党立委封杀或削减了多项政府关键政策的预算,其中包括用于威吓中国的国防支出。

支持者 7 月 24 日在台北的总统府前参加支持罢免集会。共有 24 名台湾反对党立委及 1 名市长将于 7 月 26 日面临罢免投票,这场选举可能让执政党掌控国会。 [I-Hwa Cheng / 法新社]
支持者 7 月 24 日在台北的总统府前参加支持罢免集会。共有 24 名台湾反对党立委及 1 名市长将于 7 月 26 日面临罢免投票,这场选举可能让执政党掌控国会。 [I-Hwa Cheng / 法新社]

撰文 / 贾斐懋 |

中国官媒及社交账号近日异常积极发声,为面临罢免的 24 名国民党立委护航,引发外界质疑北京试图介入台湾民主程序。

这场罢免行动由民间团体于今年早些时候发起,主因是多名国民党立委被指“讨好北京、违背台湾利益”。投票将于 7 月 26 日举行。

2024 年总统大选后,民进党虽保住执政权,但在国会 113 个席次中仅掌握 51 席。

国民党掌握 52 席,加上台湾民众党 8 席和无党籍 2 席,导致赖清德政府面临一个对立的立法院环境。

7 月 22 日,支持者和志愿者在台北一处捷运站外聚集,高喊“大罢免,大成功”,为罢免投票造势。[I-Hwa Cheng / 法新社]
7 月 22 日,支持者和志愿者在台北一处捷运站外聚集,高喊“大罢免,大成功”,为罢免投票造势。[I-Hwa Cheng / 法新社]
3 月 28 日,台湾立法院地板上摆放着巨大的“罢”字海报,周围陈列着面临罢免案的国民党立委照片和标语。[I-Hwa Cheng / 法新社]
3 月 28 日,台湾立法院地板上摆放着巨大的“罢”字海报,周围陈列着面临罢免案的国民党立委照片和标语。[I-Hwa Cheng / 法新社]
随着台湾罢免选情升温,来自双方呼吁选民支持或反对罢免的巨型宣传海报布满台北街头,包括这栋大楼外侧悬挂 6 条大型横幅。 [贾斐懋]
随着台湾罢免选情升温,来自双方呼吁选民支持或反对罢免的巨型宣传海报布满台北街头,包括这栋大楼外侧悬挂 6 条大型横幅。 [贾斐懋]

反对党立法委员封杀或大幅削减政府关键政策的预算,包括用于威慑中国的国防支出、以及能源与科技投资。宪法法庭去年 10 月裁定,由反对阵营主导的国会扩权行为违宪。

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傅崐萁更成为众多面临罢免对象中的象征性人物。

他于 2024 年 4 月率领 16 名国民党立委访问北京,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幕僚王沪宁。

同年 2 月,傅崐萁又赴香港,自称“代表台湾中央政府”,引发本土派强烈反弹,罢免声浪迅速蔓延全台。

北京发声

根据路透社 7 月 22 日报导,中国官员与官方媒体谴责这项罢免行动。

《人民日报》4 月曾批评赖清德借由罢免妄图实现“绿色独裁”,意指民进党的政党代表色。

根据资讯环境研究中心(IORG)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官媒与附属社群帐号已发布约 425 篇相关内容,声讨罢免行动与其支持者。

IORG 共同主持人游知澔 7 月 22 日在一场关于中国外宣在台湾的演讲活动中指出,“所有中国官宣内容,都是我们需要严格检视的对象。”

游知澔表示,北京正试图形塑一种世界观,质疑台湾罢免行动的正当性。他呼吁大家留意,自己是否在不经意间接受了亲北京的说法。

台湾陆委会则在7月23日譴責中国“赤裸裸公开介入”台湾选举,要求北京当局“不要干预民主运作”。

长期研究中共资讯战的前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主任李志德指出,中共宣传体系平时运作分散,但一旦接到上层号令,就会立刻迅速执行。

“发生这样的事件,他们是一定要动起来的。”李志德在同一场活动中说道。

他指出,今年3月芯片制造商台积电(TSMC)宣布美国投资计画时,中国的反应。

一周内,福建省媒体集团相关的 8 个抖音帐号,共发出 99 则短影片,痛批民进党与台美关系。

李志德表示,他们“一出手就能看出其政治属性”。

反制中国影响力

这次罢免运动也凸显中国统战影响的地理分布特征——台湾北部和中部较为强势。

台湾中研院社会学者林宗弘也在7月22日的同一场演讲中表示,“这次被罢免的国民党立委,都是来自被中共统战机构长期渗透的选区”,他指的是北京试图颠覆台湾的各项行动。

他还表示,“大罢免”明确告诉台湾政治人物,“若参加中国统战活动会成为其政治生涯的污点。”

林宗弘表示,今年6 月在中国厦门举行的「海峡论坛」没有任何国民党立委或县市首长出席;该论坛是北京支持的年度活动,以深具宣传价值而闻名。

对于现任国民党官员的缺席,林宗弘表示:“这在过去是前所未见的情形。”不过,国民党籍的台湾前总统马英九依然出席。

不论最终是否能成功罢免多数立委,观察人士普遍认为,“大罢免”已为台湾民主立下一道重要里程碑。

他们指出,台湾公民社会已经向亲北京的政治人物发出警告讯号。

长期关注台湾政局的唐博伟(Bo Tedards)在《外交家》撰文指出,“大罢免”运动“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具体表达对立法院表现不满的平台”。

他强调,即使罢免结果最后失败了,民众对外来势力干预的警觉提升,以及直接对政治人物问责的经验,也会“对未来的不当行为产生威吓作用”。

您喜欢这篇文章吗?

Policy Link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