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

全球缅怀天安门大屠杀周年,与中国抗衡

长期以来,北京方面一直试图抹去任何有关那场屠杀的公开提及,审查人员会清除所有网络上的相关内容,并警告外国媒体不要报道这一事件的周年纪念。

6月4日,香港悼念1989年天安门大屠杀,烛光照亮美国驻香港领事馆。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表示,”世界永远不会忘记“。于此同时,香港的公开悼念活动被压制,并转入地下。 [Peter Parks/法新社]

6月4日,香港悼念1989年天安门大屠杀,烛光照亮美国驻香港领事馆。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表示,”世界永远不会忘记“。于此同时,香港的公开悼念活动被压制,并转入地下。 [Peter Parks/法新社]

6 月 4 日,加拿大驻华使馆的屏幕上出现了点燃的蜡烛图像,一台高空作业车被放置在屏幕前,试图阻挡人们的视线。[Greg Baker/法新社]

6 月 4 日,加拿大驻华使馆的屏幕上出现了点燃的蜡烛图像,一台高空作业车被放置在屏幕前,试图阻挡人们的视线。[Greg Baker/法新社]

6 月 4 日,加拿大驻北京大使馆的屏幕上显示了一支点燃的蜡烛,这是悼念天安门死难者的常用标志,以此纪念 1989 年镇压天安门广场民主抗议活动 36 周年。[格雷格·贝克/法新社]

6 月 4 日,加拿大驻北京大使馆的屏幕上显示了一支点燃的蜡烛,这是悼念天安门死难者的常用标志,以此纪念 1989 年镇压天安门广场民主抗议活动 36 周年。[格雷格·贝克/法新社]

6 月 4 日,在台北自由广场举行的天安门镇压纪念活动中,示威者点燃蜡烛,组成象征 1989 年 6 月 4 日的数字 “8964”。[I-Hwa Cheng/法新社]

6 月 4 日,在台北自由广场举行的天安门镇压纪念活动中,示威者点燃蜡烛,组成象征 1989 年 6 月 4 日的数字 “8964”。[I-Hwa Cheng/法新社]

6 月 4 日,一名男子在台北自由广场摆放蜡烛,纪念天安门广场大屠杀 36 周年。[I-Hwa Cheng/法新社]

6 月 4 日,一名男子在台北自由广场摆放蜡烛,纪念天安门广场大屠杀 36 周年。[I-Hwa Cheng/法新社]

6 月 4 日,警察在香港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附近的火车站外巡逻,天安门守夜活动曾在这里举行,但现在根据国家安全法被禁止。[Peter Parks/法新社]

6 月 4 日,警察在香港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附近的火车站外巡逻,天安门守夜活动曾在这里举行,但现在根据国家安全法被禁止。[Peter Parks/法新社]

6 月 4 日,在香港禁止天安门纪念活动之际,警察在维多利亚公园附近盘问一名手持白花的妇女。[Peter Parks/法新社]

6 月 4 日,在香港禁止天安门纪念活动之际,警察在维多利亚公园附近盘问一名手持白花的妇女。[Peter Parks/法新社]

6 月 4 日,在纪念天安门屠杀 36 周年之际,警方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附近拘留了前活动人士雷玉莲。吕在铜锣湾的一个地铁站被拦下,并被带到一辆警车上。[彼得·帕克斯/法新社]

6 月 4 日,在纪念天安门屠杀 36 周年之际,警方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附近拘留了前活动人士雷玉莲。吕在铜锣湾的一个地铁站被拦下,并被带到一辆警车上。[彼得·帕克斯/法新社]

6 月 4 日,在台北自由广场,一名男子在纪念 1989 年中国天安门镇压民主示威者 36 周年的纪念碑上献花。[郑伊华/法新社]

6 月 4 日,在台北自由广场,一名男子在纪念 1989 年中国天安门镇压民主示威者 36 周年的纪念碑上献花。[郑伊华/法新社]

撰文/焦点及法新社 |

从台北到华盛顿,领导人和民众纷纷缅怀 36 年前天安门广场惨案中的遇难者,反抗中国为抹去这段历史所做的种种努力。

1989 年 6 月 4 日,中国军队和坦克强行清除了天安门广场上由学生领导的和平示威者,这些示威者一直在呼吁民主、反腐败改革和更大的政治自由。

确切的死亡人数仍不得而知,估计数字从几百人到一千多人不等。

在中国,这场血腥的镇压仍是一个禁忌话题——教科书中对此只字不提,网络上也遭到审查封锁。

6 月 4 日,3000 多人冒雨来到台北自由广场,手持鲜花和蜡烛,纪念天安门镇压事件 36 周年。 [郑伊华/法新社]
6 月 4 日,3000 多人冒雨来到台北自由广场,手持鲜花和蜡烛,纪念天安门镇压事件 36 周年。 [郑伊华/法新社]

在中国境外,世界各国领导人和活动人士正努力确保真相不被遗忘。

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在一份声明中说:”今天,我们纪念那些为了行使基本自由而被杀害的中国人民的英勇行为,以及那些因寻求对1989年6月4日事件追究责任和伸张正义而继续遭受迫害的人们。“

他说,“世界永远不会忘记 ”6 月 4 日发生的事情,即使北京“积极试图审查事实”。

中方将卢比奥的言论描述为对中国的“攻击”。外交部表示,已就此“提出严正交涉”。

北京未在外交部网站及官方媒体的报道中提及对卢比奥的抱怨。然而,台湾媒体却对此进行了报道。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统治者一直对镇压事件保持沉默,审查人员删除了网上所有相关内容,并警告外国媒体不要报道周年纪念活动。

法新社6月4日在北京西部的万安公墓入口处看到了警察,据悉镇压的受害者被埋葬在那里。警察守卫着长安街上通往天安门广场的几个路口,这条宽阔的大道全年戒备森严。

6 月 4 日晚,一排大巴和一台高空作业车部分遮挡了德国和加拿大大使馆显示蜡烛图像的屏幕,而蜡烛是悼念天安门死难者的常用标志。

记忆、抵抗和审查

在台湾这个唯一仍公开举行大型六四纪念活动的华语社会中,领导人和民众都纪念六四周年。

赖清德总统像卢比奥一样誓言要保留镇压受害者的记忆。

赖清德在Facebook上表示:“威权政府,往往对历史选择噤声与遗忘;民主社会则是选择保存真相,拒绝遗忘那些为人权理念付出的人──以及他们所怀抱的梦想。”

许多居住在台北的香港人不顾大雨,撑起雨伞,点起蜡烛,以示纪念。

守夜活动上奏响了天安门纪念歌曲《自由花》,与会者在雨中齐声高唱:“无论雨怎么打,自由仍是会开花。”

香港维多利亚公园曾举办过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天安门事件公众纪念活动。

然而,自 2020 年颁布《国家安全法》以来,香港人不再可以公开纪念六四。

邹幸彤是一名被监禁的香港活动人士,曾协助组织每年吸引数万人参加的守夜活动,她于6月4日开始绝食36小时。

邹幸彤在社交媒体的一篇帖子中表示,她的绝食抗议将“纪念这一天,并重申我们的承诺”。她将国家安全人员称为“真正的‘罪犯’”,并敦促当局就她的“错误”监禁道歉。

她表示:“历史告诉我们,(获得道歉)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天安门母亲’们已经等待了36年,至今仍未得到道歉。”

6月4日晚,警方在维多利亚公园及周边的铜锣湾地区进行巡逻,频繁截停并带走市民。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一名身穿印有 “平反六四[天安门镇压]”字样衬衫的男子在公园被警察带走。

多名亲民主活动人士向路透社透露,过去一周,他们多次接到国安警察的电话,且在公共场合被不明身份人员跟踪——他们称这些行为是当局实施的恐吓手段。

用人工智能抹除历史

中国科技公司泄露的审查手册显示,北京方面正在加大力度将大屠杀从集体回忆中抹去。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获取的机密文件显示,抖音(中国版TikTok)等平台接到指令,要求删除任何提及镇压的内容或图像,包括象征意义的内容。

2022 年的一份指南将标志性的 “坦克人 ”照片称为 ‘颠覆性’,并警告说 “一个香蕉和四个苹果排成一行 ”等视觉隐喻可能会触发人工智能(AI)检测。

来自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迪肯大学的网络风险学者张耀中( Lennon Chang)博士告诉 ABC:“即使把‘坦克人’的图片换成香蕉和苹果,算法也已经学会了这种模式。”

如今,人工智能借助计算机视觉和语言处理等工具,实现了实时审查。被这些系统标记的内容会面临多层次的人工审核,甚至连蜡烛和鲜花等因暗示缅怀之意而被禁止。

张耀中表示:“这并没有改变审查的本质,但使其变得更加强大。如果审查持续不断,并且越来越多地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我们的后代可能就无法了解曾经发生过什么。这将创造一个虚假的世界——一段虚假的历史。”

您喜欢这篇文章吗?

Policy Link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