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琳·班达里 (Shirin Bhandari) |
42 岁的罗利·德拉·克鲁兹(Rolly Dela Cruz)说:「把灯带着。」他和同伴登上螃蟹船,一种带有舷外托架帮助平衡的窄体木船。夕阳就要西下,但他们仍然出海,希望能捕到够多渔获,不仅喂饱德拉·克鲁兹一家人,还有多的可以卖给帕加萨岛(又名铁峙岛,中国称为中业岛)上的邻居。
帕加萨在他加禄语的意思是「希望」,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天然岛屿之一。该岛自 1974 年以后即由菲律宾占据,隶属于巴拉望省卡拉延市。
南沙群岛由于战略位置、丰富渔场及潜在能源蕴藏,受到多国竞相声索,其中包括以「九段线」主张历史性权利的中国。
尽管常设仲裁法院在 2016 年裁决已否定中国的扩张性主张,区域紧张局势仍然持续。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 2023 年 9 月发布的照片显示,鲎藤礁上的白化珊瑚礁,暗指受到中国海上民兵捕鱼的破坏。[菲律宾海岸警卫队/Facebook]](/gc9/images/2025/04/25/50138-coral_reef-370_237.webp)
![2023 年 3 月 9 日空拍画面显示,位于南海的帕加萨岛(中业岛)。据报导,中国的活动导致环境破坏,包括因非法捕捞巨蚌和在周围礁石上建岛,造成珊瑚损坏。[Jam Sta Rosa/法新社]](/gc9/images/2025/04/25/50139-afp__20230310__33aw3fg-370_237.webp)
![图表显示 2024 年中国海上民兵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出没情况,在 10 月达到巅峰,约 200 艘船在美济礁附近出没。[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gc9/images/2025/04/25/50155-graphic_cn_militia_scs__2_-370_237.webp)
作为积极扩张的手段之一,中国自 1990 年代中期起就在渚碧礁、永暑礁和美济礁等地进行军事化建设。这个过程在西菲律宾海引发日益频繁的冲突,尤其是介于中国海警船与菲律宾渔民之间的冲突。
德拉·克鲁兹在 2021 年因妻子派驻至岛上卫生单位担任护士而搬到帕加萨岛。岛上的生活既平静,又充满不安。
「我们只是小渔民」
他回忆说:「无论到哪里,附近总是有中国海警。」最后「你也就习惯了」。他向《焦点》描述亲身经验,说明日常紧张情势与环境变化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
帕加萨岛上约有400名居民,这里的生活平静,但也有所限制。居民每月只能离岛一至两次,通常需要依赖军机接送。
「我们只能小心谨慎,中国人监控我们的一举一动,」德拉·克鲁兹说,「我们缺乏巡逻警力,中国的船只大,设备又先进。我们只是小渔民而已。」
去年 6 月,中国最高立法机构通过新规定,允许海警在争议海域拘留外国「非法入侵者」,最长 60 天,无需审判。在黄岩岛与仁爱礁等争议海域,中国船只经常骚扰或冲撞菲律宾渔船。
捕鱼变得越来越难。
德拉·克鲁兹说:「鱼越来越少,我们得到离岸至少八英里才行。」他也感叹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你在岛的周边游泳时,无论到哪里,珊瑚大多都被破坏,呈白色粉状。」
过度捕捞与环境恶化迫使当地居民冒险前往更远、更危险的海域。
破碎的珊瑚礁
近期研究也支持德拉·克鲁兹的观察。菲律宾大学迪里曼分校的生物学家乔纳森·安蒂卡马拉(Jonathan Anticamara)在 2024 年 3 月至 7 月期间主导的一项研究发现,帕加萨岛周围近 90% 的珊瑚已经死亡。
他告诉《焦点》说:「大多数珊瑚都很小,被藻类覆盖,还有白化现象。这是长期的损害。」
部分破坏可能与附近铁线礁的一号、二号、三号沙洲有关。虽然没有直接填海造陆的证据,但安蒂卡马拉指出,如果是天然生成的沙洲,不应该有陡坡,并且应该会有藻类生长。
珊瑚礁破碎显示可能涉及人为干预,虽然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导致礁体受损。因中国海警船冲撞研究团队的橡皮艇、设备遭破坏,安全风险使得进一步研究与监测变得很困难。
仙宾礁也发生了类似的恶化情况,该地距离巴拉望 75 海里,邻近另一个敏感地区仁爱礁。
安蒂卡马拉说:「渔民就像游牧民族。他们在一个地区过度捕捞后就转移阵地。」他警告说,如果没有保护区与保育措施,最后只会剩下小鱼。
中国海上民兵拖网船队常年在菲律宾水域作业,且往往有中国海警护航。根据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一份报告,去年 10 月下旬,在美济礁周围出没的这类船只数量达到巅峰的 200 艘。这些船队频繁侵入菲律宾传统渔场,包括帕加萨岛、礼乐滩和黄岩岛。
它们的作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根据菲律宾《Philstar》新闻网在 4 月 16 日报道,大型拖网船不断捕捞,并将渔获转移至母船。
中国非法捕捞
报道也指出,中国渔船经常非法捕捞濒危物种,例如巨蚌、苏眉鱼与扇状珊瑚。改装过的螺旋桨还会磨损珊瑚礁。据称,中国渔船甚至以海豚、海龟与鲨鱼为目标,导致海洋栖地几乎被摧毁殆尽,难以恢复。
破坏环境的代价惊人。
根据《Philstar》的报道,菲律宾气候变化委员会专员艾伯特·德拉·克鲁兹(Albert Dela Cruz,与渔民罗利无亲属关系)指出,2024 年中国在鲎藤礁和仙宾礁摧毁了 12,000 公顷的珊瑚。报道还说,菲律宾大学海洋学家迪欧·弗洛伦斯·翁达(Deo Florence Onda)指出,在黄岩岛和卡拉延地区也出现重大损失。
报道称,根据荷兰分析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估计,珊瑚礁生态系统每年每公顷的价值约 353,429 美元(约 2,000 万比索)。光是鲎藤礁与仙宾礁的损失,每年就可能高达 2,160 亿比索(约 38.2亿 美元)。
根据《Philstar》报道,菲律宾渔业局前局长阿西斯·佩雷斯(Asis Perez)在 2021 年曾指出,菲律宾每月因中国非法捕捞损失达 720 万公斤渔获,相当于每年至少损失 86.4 亿比索(约 1.525 亿美元)。
鱼类资源正在急剧减少。菲律宾大学生物研究所估计,由于生态破坏和不利条件,整个西菲律宾海的渔获量已下降 60% 至 80%,但研究并未提供具体时间范围。
中国在菲律宾水域的生态足迹不断扩大,然而监测起来却日益困难。
安蒂卡马拉指出,由于西菲律宾海是共同的生态系统,「这不只关乎我们菲律宾人,更关系到整个东南亚地区的人。」
他强调,如果没有持续的研究与保育行动,这个区域可能会失去一切。
当像罗利·德拉·克鲁兹这样的渔民,当他们在外国巡逻船队的监视下继续例行夜间捕鱼时,为的不只是生计,也是为了保育整个海洋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