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李贤 |
据研究人员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近年来积极投资生成式人工智能,其应用范围从情报分析到影响行动。
根据网络安全公司 “记录未来”(Recorded Future)威胁研究部门 Insikt Group 于 6 月 17 日发布的报告,解放军和中国国防工业正在整合国内外大型语言模型 (LLM),开发军事和情报用途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
报告称,解放军已经设计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执行核心情报任务的方法和系统,例如生成开源情报 (OSINT) 产品、处理卫星图像、提取事件和处理情报数据。
中国国防承包商还声称已向解放军部队提供基于“深度求索”(DeepSeek)等国产模型构建的工具,显示解放军很可能是去年 12 月和今年 1 月在“深度求索”分别发布 V3 和 R1 模型后迅速采用了该模型。
![这张 1 月 28 日在波兰克拉科夫拍摄的照片显示,“深度求索”(DeepSeek)的标志出现在一部手机屏幕上,旁边是在一台笔记本电脑上显示的中国国旗。据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军事情报行动中使用国产大型语言模型“深度求索”。[Jakub Porzycki / NurPhoto 提供 / 法新社]](/gc9/images/2025/07/10/51128-afp__20250128__porzycki-deepseek250128_nplsf__v1__highres__deepseekphotoillustration-370_237.webp)
Insikt Group 和路透社检阅中国的专利申请,发现包括军事科学院在内的政府附属研究机构已提议使用多种来源的情报输入——包括开源情报、人力情报、信号情报、地理空间情报和技术情报——来培训军事用途的大型语言模型。
这些模型旨在支持情报周期的所有阶段,并改善战场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提案建议使用 OpenAI 的 Sora 视频生成模型进行认知战,包括创建虚假但逼真的图像来影响对手的决策。
Insikt Group 的报告指出:“中国秘密影响网络已经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展在线影响行动”,显示此类能力已经从实验阶段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中国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扩张引发担忧。
美国战略情报公司 Strider Technologies 和华府智库“特别竞争研究项目”(Special Competitive Studies Project )于 5 月份联合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在每个省份都建立了至少一个数据中心。
到 2024 年中期,中国已建成或宣布建设超过 250 个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以实现 2025 年人工智能算力达到 105 EFLOPS(计算机浮点算力的单位,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计算)的目标,预计所有工作负载的总算力将超过 750 EFLOPS。
报告中还确定了两个海外设施,其中一个于 2024 年 5 月在雅加达投入运营,另一个于 2025 年初宣布设在菲律宾的帕西格,这是中国努力将全球计算能力扩展到美国出口管制范围之外的部分作为。
高风险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军与作战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绣雯向焦点表示,如果中国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情报分析和军事规划中,解放军就能在印太地区的态势感知能力上取得优势,特别是台湾海峡、南海和东海。
她说,中国的人工智能辅助决策似乎越来越尖端。
例如“战颅系统“可以自主分析战场输入、发出命令、并选择最佳武器组合,由无人平台主导更快、更自动化的战争。
然而,王绣雯表示,目前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仍然容易出现严重的事实错误,
在高风险地区,此类错误可能会升级为意外冲突。
随着解放军加速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军事化,国际安全格局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于 2023 年的一份报告指出:“不幸但无可避免的现实是,东亚正在经历一场军事技术军备竞赛,军事人工智能正是其中的一环。”
人工智能驱动的认知战和虚假信息操作,将进一步使印太等敏感地区的信息环境复杂化,降低了冲突的门槛。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Insikt Group 的报告建议美国及其盟友密切关注解放军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评估与技术转让和反间谍相关的风险,并制定战略应对措施。
王绣雯也敦促印太地区的民主国家加快情报共享与整合,并探索区块链等去中心化的信息存储技术,增强对抗中国人工智能军事情报系统的灵活性和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