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法新社與《焦點》 |
隨著中菲兩國在南海的領土爭議不斷升級,最近發現疑似屬於中國的水下無人機,引發了嚴重的安全疑慮。
菲律賓軍方4月15日表示,該國漁民發現的五架水下無人機可收集有助於「水下作戰」的訊息,並指出其中至少一架無人機已向中國傳回訊號。
這項發現正值中菲兩國在南海已歷經數月對峙,且馬尼拉本月準備與共同防禦條約盟友美國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之際。
4月15日菲律賓軍方報告稱,這五架水下無人機在 2022 年至 2024 年間被發現,而發現地點對於菲律賓國防安全以及國際海運來說都具有「戰略重要性」 。
![菲律賓漁民去年 12 月 30 日在馬斯巴特島海岸附近發現與中國有關的水下無人機,菲律賓國家警察正在檢查其中一架。 [菲律賓國家警察Kasurog Bicol / Facebook]](/gc9/images/2025/04/22/50096-underwater_drone-370_237.webp)
![去年12月30日,菲律賓中部海域發現一架帶有中國標誌的水下無人機。 [照片來源:菲律賓國家警察第5區域辦事處]](/gc9/images/2025/04/22/50097-hy-119-370_237.webp)
據菲律賓通訊社報導,菲律賓海軍南海問題發言人、海軍少將羅伊·特立尼達表示:「它們具備接收、處理、儲存以及透過衛星通訊向陸地站、母船或其他無人機傳輸資料的能力。」
他指出,這些設備蒐集了「超越導航」用途的資料,還被用來繪製水下地形圖、收集水深資料,對於海底軍事戰略而言至關重要。
產自中國
菲律賓官員證實,在五架無人機中,12 月 30 日在馬斯巴特島附近打撈上來的黃色「HY-119」產自中國。
根據 Philstar.com 報導,菲律賓國家警察海事組負責人喬納森·卡巴爾(Jonathan Cabal)在1月15日的參議院聽證會上說:「這是一架中國製造的潛水無人機。」
「我們的商界企業沒有生產這種水下無人機。因此我們推測,這並非商業用途,而是軍用或科研用途。」
根據《海軍新聞》(Naval News) 1 月 3 日報導,馬斯巴特警方大隊長安德烈·迪松(Andre Dizon)準將指出,該無人機具有衛星通訊能力,可以發送並接收資料和語音訊息。
「根據發現的標識,這是中國的水下導航和通訊系統,」迪松說。
《海軍新聞》一月報導稱,該無人機為中國海洋研究所研發的「海翼」滑翔機,其潛航深度可達6.4公里以上,並可望增進中國潛艦艦隊的潛艦探測與追蹤能力。
儘管菲律賓當局尚未正式點名其他幾架無人機同樣來自中國,但相關證據強烈指向這個結論。
其中一架無人機的SIM卡最後通聯紀錄導向中國大陸的網路,其他幾架則附有中文標誌。
菲律賓官員根據組成元件和通訊連結評估,認為中國部署這些無人機的可能性高達 55% 至 80% 。
崔尼達也報告發現一個含有華力創通(HWA Create)公司生產序號的銥星收發器。華創總部設在北京,主力是國防、民用、政府與工業解決方案。
同時,另一架無人機被發現裝有溫鹽深儀 (CTD) 系統以及標有「中國電子科技集團 (CETG)」的電池組。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是一家專攻軍民通用資訊科技的國營企業。 溫鹽深儀可提供了解海洋物理特性所需的關鍵資料。
戰略布局
無人機的打撈地點分佈廣泛。從北部的呂宋島延伸至南部的民答那峨島,其中兩架位於台灣以南的巴林當海道附近,其餘幾架則分佈在呂宋島北海岸及馬斯巴特島。這些都位於關鍵海上通道和戰略咽喉區域,凸顯戰略布局的意義。
地理分佈範圍之廣,令菲律賓官員更為憂慮該國水域已遭到長期秘密監視。
中國大使館並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菲律賓國家海事委員會發言人、能源部副部長亞歷山大·羅培茲(Alexander Lopez)警告稱,此類水下活動反映出中國可能企圖控制有爭議區域的主權。
根據媒體報導,他在4月表示,「基本上,這就是他們想要侵入我們海域的程度。」
水深測量等資料雖然可用於科學研究,但崔尼達強調它們也可以在潛艇作業、聲納規避和海底作戰中發揮核心作用。對於像菲律賓這種海洋國家而言,這是一大安全弱點。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弗朗西斯·托倫蒂諾(Francis Tolentino)今年4月表示,「這是一個國家安全疑慮」,並呼籲大眾保持警覺。根據菲律賓通訊社報導,他表示中國使用這些無人機收集水下資料,以供軍事使用。
托倫蒂諾也強調,透過外交和法律途徑保護菲國在西菲律賓海的主權權利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