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賢 |
印度海軍在軍艦服役、飛彈測試、戰機軍購及基地建設等多方面取得顯著進展,準備於印度洋與中國抗衡。
最近,印度國防部於4 月 28 日與法國達成協議,將購買26架具艦載作戰能力的飆風-M(Rafale-M)戰鬥機,預計2028年至2030年交付。
此外,位於印度南部安得拉邦的蘭比利(Rambilli)戰略核潛艦基地第一期工程也將完工,該關鍵設施旨在強化印度對中國海軍擴張的核威懾能力。
根據《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4月報導,該基地設有潛艦洞庫與海域攔阻設施,有助於印度核潛艦隱密部署並執行遠程威懾任務。
![1 月 11 日,印度海軍人員可見於孟買海軍船塢的隱形導彈驅逐艦「蘇拉特號」(INS Surat)上。[Indranil Mukherjee / 法新社]](/gc9/images/2025/05/12/50355-afp__20250115__36tp2pl__v1__highres__indiadefencepolitics_optimized_5000-370_237.webp)
![1 月 11 日,一名船員在孟買登上印度潛艇「瓦格謝爾號」( INS Vaghsheer),印度正在加強國防自力更生。 [Indranil Mukherjee / 法新社]](/gc9/images/2025/05/12/50356-afp__20250115__36th9k4__v1__highres__indiadefencepolitics_optimized_5000-370_237.webp)
倫敦國王學院南亞安全專家拉德維格(Walter Ladwig)4月向《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表示,蘭比利基地將支援印度核彈道潛艦部隊,包括新型「阿里達曼號」(INS Aridhaman)潛艦。
他補充道,該基地將「提升[海軍]能力,並維持其核潛艇艦隊的機密性,對確保二次打擊能力至關重要。」
今年元月,印度海軍「瓦格謝爾號」(INS Vaghsheer)潛艦等三艘國產主力艦同時服役。
印度總理莫迪親自主持下水儀式時強調,「印度正在成為世界主要的海洋強國。」
他表示,隨著新德里加強對地區競爭對手的防禦,這三艘軍艦的下水對於印度「尋求自力更生」至關重要。
日益增長的威脅
中國海軍近年來快速現代化,已成全球規模最大的艦隊,擁有包括航母、核潛艦和先進驅逐艦在內的約370艘軍艦。
同時,中國持續擴大在印度洋的影響力,透過強化吉布地基地並與緬甸等鄰國建立港口設施,以「珍珠鏈戰略」包圍印度。
隨著中國海軍實力倍增,印度洋地區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
印度海軍參謀長特里帕蒂(Dinesh K Tripathi)曾多次表達對中國在印度洋軍事擴張的關切。
他指出,中國以打擊海盜為名部署艦隊,即使海盜活動大減,中方仍常駐6至8艘軍艦。
根據《阿薩姆論壇報》(Assam Tribune)報道,他今年 2 月在印度古瓦哈提舉行的論壇上表示:「幾十年來,中國不斷擴大其在印度洋地區的足跡,影響力涵蓋陸地和海洋。」
他表示,印度已透過整合無人系統、衛星監控及國際情報共享,建立先進的海域態勢感知能力,有效監控中國動態。
「當我們知道船隻的動向,可以說已掌握一半的勝利,」特里帕蒂強調。
瞄準中國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沈明室對《焦點》表示,印度此波強化軍力,「目標都是針對中國」。
他分析,中國在新疆部署殲-20戰機對印度構成空中威脅。
為提升反制能力,印度持續採購飆風戰機,美國也考慮向印度出售F-35。
《今日印度》(India Today)5月引述一位印度高級官員指出,採購飆風-M不僅能部署於航母,也可從北部空軍基地起飛。
「這將確保印度能向多個戰線投射力量,從麻六甲海峽等海上要道到有爭議的喜馬拉雅邊界,從而對抗中國以航空母艦為主導的海軍力量。」 該官員表示。
沈明室進一步指出,印度戰略為「北守南攻」,側重加強中南部海上投射能力。
該戰略包括發展洲際飛彈、提升航母與核潛艦戰力,以提升「對中國的核威懾與海上壓制力量」。
沈明室補充道,印度已多次與東南亞、日本等國進行南海聯合演習,證明其海軍具備遠洋部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