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李賈維 |
澳洲政府考慮收回位於北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達爾文港,此舉引發了與中國的外交摩擦。
自 2015 年以來,該港口由中國嵐橋集團持有 99 年的租約,該協議在國內外一直頗具爭議。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在今年 4 月競選連任期間明確表示,該港口應該「掌握在澳洲人手中」。
他說,可行的方案包括讓澳洲退休基金從嵐橋集團手中收購該港口。
![這張未註明日期的照片顯示,中國駐澳洲大使肖千(左)正在達爾文港視察中國嵐橋集團的作業情況。 [中國駐坎培拉大使館提供]](/gc9/images/2025/06/11/50756-xiao_qian-370_237.webp)
艾班尼斯稱這項決定是出於國家安全考量,並重申政府維護主權的承諾。
他表示,「如果最後需要聯邦政府直接介入,我們也已做好了準備」。
此番言論引發北京的強烈抗議。
中國駐澳洲大使肖千在 5 月下旬接受媒體聯合採訪時表示:「這樣的企業和專案應受到鼓勵而不是懲罰。在港口虧損時把它租出去,在港口盈利時將其收回,這在道德上是欠妥的。」
肖千敦促澳洲政府履行與嵐橋集團簽訂的租賃協議。
他表示,嵐橋集團在達爾文港進行了大量投資,為當地經濟作出積極貢獻,收回港口租約將對兩國經濟合作與信任造成負面影響。
戰略港口
達爾文港因靠近澳洲主要軍事基地而具有戰略價值。
它位於澳洲北部,靠近東南亞,在美澳軍事合作中發揮關鍵作用。美國海軍陸戰隊每年都會在附近進行為期 6 個月的輪換,而兩國也投入巨資擴建北部軍事基礎設施,以加強地區防衛能力。
2015 年,澳洲與嵐橋集團簽署了一項價值 5.06 億澳元(約 3.29 億美元)的 99 年租賃協議,該協議當時已引起美國政府的關注。華府擔心,中國控制如此關鍵基礎設施,可能會使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行動更加複雜。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霍姆斯(James R. Holmes) 6 月上旬向 BBC 表示,達爾文港對中國具有重大戰略利益。由於其靠近第一島鏈(從東亞大陸往東的的第一串太平洋主要群島),因此成為地區防衛的關鍵要素。
他指出,達爾文港位於南海東部邊緣,可協助盟軍封鎖中國通往太平洋、印度洋的航道,包括巽他海峽(Sunda Strait)和龍目海峽(Lombok Strait)。
霍姆斯說:「封鎖島鏈不僅限制中國海上力量的機動能力,剝奪北京的軍事選擇,也會損害中國經濟。我們的地理優勢、軍事實力與穩固聯盟,是中國的劣勢。」
緊張局勢加劇
澳洲重新評估達爾文港租約並可能收回該港的舉動,反映了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日益加劇,以及坎培拉在地區戰略立場上的轉變。隨著中國在印太地區影響力不斷增強,澳洲似乎正在重新評估其戰略態勢。
政治顧問卡斯卡尼斯(Angelos Kaskanis) 5 月 31 日在《布魯塞爾晨報》上撰文稱,澳洲正在進行更廣泛的調整。
他寫到:「澳洲正在調整其戰略姿態——這不是對其他大國野心的反應,而是為了確保其經濟主權和防衛基礎設施的部分努力。」
卡斯卡尼斯表示,「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上升,中等大國逐漸強勢崛起,澳洲正面臨清晰的選擇——繼續扮演反應性的支援角色,還是作為主要行動者,塑造印太地區的未來。」
他說,若要實現後者,澳洲需要採取更積極的外交政策、發起更有力的區域倡議,以及進行可以反映澳洲是主權大國、不只是忠誠盟友角色的諸多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