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

中國海上施壓之際 菲律賓推動日本「單一戰區」安全願景

隨著海上引爆點匯聚,馬尼拉寄望透過團結來捍衛領海。

3 月 26 日,日本海上自衛隊「能代號」艦長堀哲暢(前排右)與菲律賓海軍指揮官布納甘(Salvador Buangan)在菲律賓蘇比克灣海軍基地握手。[Ted Aljibe / 法新社]
3 月 26 日,日本海上自衛隊「能代號」艦長堀哲暢(前排右)與菲律賓海軍指揮官布納甘(Salvador Buangan)在菲律賓蘇比克灣海軍基地握手。[Ted Aljibe / 法新社]

撰文/班達里 (Shirin Bhandari) |

菲律賓防禦態勢已出現重大轉變,現正採納日本的「單一戰區」概念,即把東海與南海視為單一軍事行動戰略區的整合性策略。

這項構想是在 2024 年,由當時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提出,呼籲美國將東海、南海、朝鮮半島及周邊地區視為統一戰區。

日本統合作戰司令部已實施該框架,馬尼拉也跟進調整戰略。

據路透社 6 月 30 日報導,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Gilberto Teodoro)在記者會上表示,將兩海域視為單一作戰空間是「合理的」,因為兩者都是沒有陸地邊界的海域。

去年 10 月 22 日,菲律賓陸戰隊與南韓士兵,偕同美軍陸戰隊(右)以及日本觀察員,在菲律賓甲米地省特納特市進行聯合登臨搜索及扣押演習。 [Ted Aljibe / 法新社]
去年 10 月 22 日,菲律賓陸戰隊與南韓士兵,偕同美軍陸戰隊(右)以及日本觀察員,在菲律賓甲米地省特納特市進行聯合登臨搜索及扣押演習。 [Ted Aljibe / 法新社]
4 月 30 日,日本首相石破茂抵達馬尼拉的菲律賓海巡總部時,菲律賓海巡隊員揮舞國旗歡迎。[Jam Sta Rosa / 法新社]
4 月 30 日,日本首相石破茂抵達馬尼拉的菲律賓海巡總部時,菲律賓海巡隊員揮舞國旗歡迎。[Jam Sta Rosa / 法新社]

特奧多羅表示,該構想已開始運作,且獲得相關軍方高層批准,無須簽訂新條約;

還說,這項變革將導致菲律賓防衛態勢出現重大轉型。

他解釋道:「這將涉及作戰協同、領域態勢感知與情報交換協同,以及相互加強我們加倍即時工作的能力。」

在參謀總長布勞納上將(Romeo Brawner Jr.)的領導下,菲律賓軍方正逐步採納這個構想,未來相關監管將交由新成立的戰略防衛司令部接手。

反制中國

此舉顯示馬尼拉反制中國海上脅迫的決心,並深化與日本、美國和澳洲等盟友的軍事協作。

此時正值馬尼拉與北京在西菲律賓海的緊張局勢不斷升級。

中國海警與海上民兵船隻屢次阻撓菲律賓的補給任務與巡邏,尤其是在仁愛礁與黃岩島附近;

與此同時,日本在東海的釣魚台列嶼及其專屬經濟區邊界問題上,也與中國發生類似的對立。這些共同經歷促成菲、日之間更緊密的戰略聯盟。

在馬尼拉不斷演變的防衛聯盟架構中,也能看出這種匯集。

過去兩年來,菲律賓已成為與澳洲、日本、南韓和美國進行區域海上合作的中心樞紐。

菲律賓與澳洲、日本和美國簽署了《軍隊互訪協定》,允許加速部隊部署以及聯合訓練。

在後勤層面,馬尼拉與東京於 4 月簽署《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雙方可在行動期間共享燃料、彈藥與補給品。

菲律賓與華府已有軍事情報共享協議,但官員和分析人士呼籲與東京和坎培拉達成類似的安排,以支持單一戰區模式下的無縫協調。

為了鞏固這個不斷演變的聯盟網絡運作,預計今年 12 月將在馬尼拉成立「聯合協調中心」(CCC),

可望將成為「四方安全對話」(美、日、菲、澳)的戰略神經中樞,促進爭議海域的聯合規劃、監控與應變協議。

這項計畫反映出,在地區風險不斷升級之下,各國對於結構化、制度化合作的必要性也愈來愈有共識。

合作日增

若說戰略整合是重中之重,國防硬體就是輔助性配套。《讀賣新聞》7 月 6 日報導,日本已同意轉移 6 艘阿武隈級驅逐艦給菲律賓。

這些艦艇於 1989 至 1993 年間下水,用於執行反潛和護航任務,是日本首次根據國防裝備轉讓政策出口此類軍事裝備。

據《讀賣新聞》報導,這些船隻長 109 公尺,排水量 2,550 噸,可容納約 120 名人員,由於系統老化而逐漸退役,目前正在進行改裝以供菲律賓海軍使用,

預定 8 月進行聯合檢查,2027 年正式移交。

這些驅逐艦的加入將大幅挹注菲律賓海軍的巡邏潛力。儘管這些護衛艦正逐漸老化,仍能增進菲國海軍的能力。目前菲國海軍僅有兩艘可作戰的護衛艦,而中國則有百餘艘水面艦艇。

取得這些軍艦只是馬尼拉海軍現代化計畫的一部分,另外還包括向南韓與以色列採購新設備。

整合式安全努力

儘管菲律賓、日本和美國已表態支持「單一戰區」構想,但南韓和澳洲仍持保留態度。

首爾主要關注的仍是北韓,在總統李在明的領導下,首爾在華府與北京之間保持較為等距的立場。

在澳洲,有部分政策制定者認為,中國侵台情境有其地理侷限性,可能阻礙澳洲參與更廣泛的太平洋軍事行動。

儘管有這些複雜因素,但單一戰場模式在核心支持者之間實施的可能性似乎愈來愈大。對馬尼拉和東京來說,這個概念提供的框架不僅可以管理危機,更可以阻止危機。

馬尼拉的德拉薩大學學者吉爾(Don McLain Gill)7 月 16 日在《思想中國》撰文指出:「從整體來看,光是這些國家在過去兩年中面臨的挑戰,就足以證明有必要對中國的海上強硬態度採取更整合與一致性的因應措施。」

他說:「最起碼,美、日、菲之間穩固的夥伴關係,是實現這種單一戰區整合安全模式的最大希望。」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

Policy Link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