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能力

台灣舉行史上最大規模軍事演習 重點轉向城鎮作戰

最新的演習模擬了捷運隧道、城市街道和公共基礎設施中的戰鬥。

7月11日,在台灣年度漢光軍事演習期間,台北一個公園內部署愛國者飛彈系統。 [I-Hwa Cheng/法新社]
7月11日,在台灣年度漢光軍事演習期間,台北一個公園內部署愛國者飛彈系統。 [I-Hwa Cheng/法新社]

撰文 / 賈斐懋 |

台灣歷來最大規模的漢光演習於7月18日落幕,標誌著其從傳統的灘頭防禦向現實的城鎮作戰以及軍民融合邁出了重大戰略轉變。

為期10天的演習動員了近22,000名預備役人員進行城鎮作戰訓練,凸顯了台灣不僅要建立前線軍事應對體系,還要建立能夠抵禦長期城鎮衝突及具韌性的民用防禦體系的意圖。

平民與部隊一起參與演習,以確保後勤路線暢通,並在模擬攻擊下維持基本的政府服務。

今年的演習主要集中在對抗「灰色地帶」戰術,並為應對共軍登陸後的的長期城鎮抵抗做準備。

法新社發布的國防部影片截圖顯示,7月9日至18日參加漢光演習的台灣軍隊在台北捷運內,模擬透過該系統運送部隊和物資。
法新社發布的國防部影片截圖顯示,7月9日至18日參加漢光演習的台灣軍隊在台北捷運內,模擬透過該系統運送部隊和物資。
特種部隊配備可攜式刺針飛彈,在漢光演習的「縱深防禦」實彈演習中模擬攔截敵方空中目標。 [台灣國防部]
特種部隊配備可攜式刺針飛彈,在漢光演習的「縱深防禦」實彈演習中模擬攔截敵方空中目標。 [台灣國防部]
一名男子騎單車經過一輛配備拖式飛彈的悍馬車。 7月15日,這輛悍馬車在新北參加一年一度的漢光軍事演習。 [Cheng Yu-chen/法新社]
一名男子騎單車經過一輛配備拖式飛彈的悍馬車。 7月15日,這輛悍馬車在新北參加一年一度的漢光軍事演習。 [Cheng Yu-chen/法新社]

「灰色地帶」指的是中國的戰術:雖然并非直接開戰,但旨在消耗必須作出反應的台灣軍隊。

這是台灣軍隊首次利用台北捷運系統進行地下調動。

為了模擬飛彈攻擊下的戰鬥,憲兵在捷運行動,使用機步槍、紅隼火箭彈與肩射型刺針防空飛彈進行防空和反擊演習。

同時,後勤隊伍使用工程平板車運送彈藥和物資。

此次史無前例地使用民用捷運基礎設施,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台灣人口稠密的城鎮環境所受到的空中威脅。

作為城鎮作戰場景的一部分,部隊演練了關閉萬板大橋——這是距離總統府僅10分鐘車程的關鍵咽喉要地。憲兵部署了多層防禦工事,並由CM34型「雲豹」步兵戰鬥車提供支援。

演習透過在這個城市主幹道建立防禦縱深,旨在延緩、擾亂並最終擊退入侵部隊,使其無法威脅到台灣的領導層和基礎設施。

演習採用了美國提供的關鍵系統,例如 M1A2T 艾布拉姆斯坦克、高機動性火砲火箭系統 (HIMARS) 和愛國者防空飛彈。

在台中,高機動性火箭砲部隊模擬了對台灣海峽對岸入侵部隊的打擊,而在台北附近,愛國者係統被部署以保護關鍵基礎設施免受空中和飛彈威脅。

真實的訓練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將2025年的漢光演習描述為「歷來最貼近實戰化的演習」。

他向《焦點》表示, 藉由實地演練執行過程,不僅能讓官兵真正熟悉戰時任務,也更容易找出現存計畫的缺失。

他表示,這次演習凸顯了對解放軍演訓可能迅速升高為實際衝突的憂慮,並強調各部隊有必要重新檢視交戰規則與應變計畫,以確保符合法律規範並具備作戰準備。

美國的參與比往年更引人注目。美國顧問不僅觀摩了演習,還親自指導台灣後備軍人學習美軍作戰規範。

根據《自由時報》7 月 19 日報導,一名後備軍人在社群平台發文透露:「這次的訓練不再只是形式,而是貼近實戰的磨練。」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林穎佑接受《焦點》採訪時指出,對維持城鎮韌性的投資目前在北約防禦框架中很常見,應該被視為國防的一部分。

其目標是確保基礎設施和緊急服務即使在持續攻擊下也能正常運作。

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 7 月 18 日表示,演習增強了台灣應對灰色地帶威脅的能力,並測試了台灣縱深地區防線的火力。

在現實且複雜的城市環境中進行演習必然會增加發生事故的風險,他说。

演習期間,在台灣人口稠密地區發生了多起事故,包括軍車與民間車輛擦撞、裝甲車翻覆等。

《金融時報》 7 月 14 日引述一名外國軍事觀察家指出,這些事故凸顯出在台灣城鎮地形上作戰的挑戰和優勢。

「對攻擊者來說,這會是一場惡夢」。他認為,這種情況「確實非常易於防守,但只有在你自己的部隊精通如何在這種迷宮中行動才適用」。

提高公眾準備程度

中國強烈譴責漢光演習和部署美國提供的高機動性火砲火箭系統。

7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重申北京「一貫」和「堅定」反對美台軍事聯繫,並警告台灣謀獨「不可能得逞」。

國防部發言人蔣斌7月14日表示,「以武拒統是絕路」。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漢光演習期間,解放軍東部戰區也進行了一系列平行軍事演習,包括電子戰、海上作戰和聯合海空巡邏。

解放軍戰機越過台灣海峽中線,從多個方向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雖然北京沒有公佈演習的具體日期,但這些軍事行動與漢光演習的時間高度重疊。

漢光2025演習對城鎮作戰和民間協調的關注擴大,標誌著台灣國防戰略的更廣泛轉變。

正如淡江大學的林穎佑教授7月25日在《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上撰寫,培養公眾的準備程度現在至關重要。

他寫道:「台海衝突中,前線與後方之間已不再有明確區分。」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

Policy Link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