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

中国推动不平等协议 重申南海主权主张

中国试图与支持中国在南海主权的邻国达成行为准则。于此同时,中国海军却对这些国家采取极具攻击性的战术。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于3月7日在北京正在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在谈到南海争议时,王毅警告菲律宾称“侵权挑衅必将自食其果”。[Greg Baker/法新社]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于3月7日在北京正在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在谈到南海争议时,王毅警告菲律宾称“侵权挑衅必将自食其果”。[Greg Baker/法新社]

焦点网 |

中国一方面与邻国就推动《南中国海行为准则》(COC)展开谈判,另一方面则执着坚持与国际法相悖的领土主张。

除了在3月7日正在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发言以外,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还宣布大会已完成《南中国海行为准则》文本的第三次审议。

《南中国海行为准》面临着因各方利益不同而带来的挑战。

中国称拥有南海90%领土主权,希望《南中国海行为准则》只适用于中国控制的领土,从而建立框架以支持其争议性的领土主张,这个不具约束力的框架同时还排除了包括美国、一些欧洲等外部力量参与地区安全事务。

这张照片拍摄于10月14日,一架直升机从位于南海的菲律宾导弹护卫舰何塞·黎刹号(BRP Jose Rizal)上起飞。过去一年,美国、欧盟国家和日本已增加在该地区的海军部署。[菲律宾武装部队]
这张照片拍摄于10月14日,一架直升机从位于南海的菲律宾导弹护卫舰何塞·黎刹号(BRP Jose Rizal)上起飞。过去一年,美国、欧盟国家和日本已增加在该地区的海军部署。[菲律宾武装部队]

相比之下,菲律宾和越南则希望将更多争议的区域纳入其中。

菲律宾大学迪利曼分校的政治学家海梅·纳瓦尔(Jaime Naval)写道,“中国显然从现状受益,因为它在区域内不断加强并扩张其军事力量。但是东南亚联盟国家(ASEAN)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因为争议水域不断变化、无法预料。”

在11月发表于《东亚论坛》的文章中,纳瓦尔强调了中国在《南中国海行为准则》中提出有利于中国的条款,这样的战略可能会置东盟中有主权声索的国家于不利地位。

紧张局势加剧

尽管国际裁决认为中国主张没有法律依据,中国仍称拥有南海大部分主权,且中国海警与菲律宾海警发生多起冲突,引发了人们对于武装冲突的担忧。

菲律宾指责中国海上行动激进,包括使用水炮、对菲律宾船只采取危险行动,并阻挠菲律宾船只给争议水域的前哨基地提供补给。

菲律宾国防部长吉尔伯托·特奥多罗(Gilberto Teodoro)在3月5日的一次采访中表示,中国在争议水域日益加剧的激进行为如今被视为对菲律宾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

他表示,“最大的外部威胁实际上是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扩张和中国试图通过武力或默许改变国际法、或者是试图重塑一个由中国控制的世界秩序。”

王毅将中菲之间的海上对峙描述为菲律宾精心编排的“影子戏”,旨在抹黑中国的形象,并声称外部势力和西方媒体放大了这些争议。

他再次重申了中国在维护领土完整和海事权益方面的立场,所指包括有争议的第二托马斯浅滩(Second Thomas Shoal)和黄岩岛(Scarborough Shoal),并警告称,“侵权和挑衅必将自食其果”、“充当他人的棋子终将被抛弃”。

王毅提到了美国,批评华盛顿的印太战略,指责美国在该地区“挑起事端、制造争议”。

对抗中国

随着中国强化其主权主张,地区各方更希望寻求巩固自身立场并加强与西方盟友的关系。

过去一年,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海军在南海的部署明显增加。

《日本经济新闻》(Nikkei Asia report)3月的报道称,欧洲外交官强调了日益增加的西方参与,强调他们的意图是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而非进行直接的对抗。

一位高级别西方外交官对该媒体表示:“2024年时这里有更多的欧洲人……护卫舰的数量比前几年更多,这是一个事实。”他强调,他们的存在凸显了“航行自由、尊重国际法和尊重主权”。

北京的强硬海上行动,加上西方海军部署的增加,预示着南海安全形势将日益复杂和紧张。

随着《南中国海行为准则》谈判继续开展,东盟国家面临挑战,要在与中国进行外交接触的同时加强与外部伙伴的防务合作。

您喜欢这篇文章吗?

Policy Link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