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

中國推動不平等協議 重申南海主權爭議主張

中國試圖與支持其南海主權爭議主張的鄰國達成行為準則。同時,中國海軍又對這些國家採取極為強勢的戰術。

3 月 7 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題記者會上發表談話。在談到南海爭議時,王毅警告菲律賓「侵權挑釁必將自食其果」。 [Greg Baker/法新社]
3 月 7 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題記者會上發表談話。在談到南海爭議時,王毅警告菲律賓「侵權挑釁必將自食其果」。 [Greg Baker/法新社]

焦點新聞網 報導 |

中國一方面與鄰國就推動《南海行為準則》展開談判,另一方面則強勢堅持與國際法相悖的領土主張。

3 月 7 日,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舉辦的主題記者會中,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宣布人大已完成《南海行為準則》文本的三讀。

《南海行為準則》面臨各方利益不同所帶來的挑戰。

中國聲稱擁有南海將近 90% 的領土主權,希望《南海行為準則》只適用於中國控制的領土,從而建立框架以支持中國尚有爭議的領土主張,同時希望這個不具約束力的框架排除了包括美國、一些歐洲等外部力量參與地區安全事務。

這張拍攝於去年 10 月 14 日的照片顯示,一架直升機從位於南海的菲律賓飛彈護衛艦荷塞.黎薩號(BRP Jose Rizal)上起飛。過去一年,美國、歐盟國家和日本已增加在該地區的海軍部署。 [菲律賓武裝部隊]
這張拍攝於去年 10 月 14 日的照片顯示,一架直升機從位於南海的菲律賓飛彈護衛艦荷塞.黎薩號(BRP Jose Rizal)上起飛。過去一年,美國、歐盟國家和日本已增加在該地區的海軍部署。 [菲律賓武裝部隊]

相較之下,菲律賓和越南則希望將更多有爭議的區域納入其中。

菲律賓大學迪利曼分校的政治學者海梅.納瓦爾(Jaime Naval)寫道,「中國顯然受益於現狀,因為它在區域內不斷加強並擴張其軍事力量。但是東協國家(ASEAN)不能對此視而不見,因為爭議水域不斷變化、無法預料。」

在11月發表於《東亞論壇》的文章中,納瓦爾強調了中國在《南海行為準則》中提出有利於中國的條款,這樣的戰略可能會讓東協中可能聲索主權的國家落居不利地位。

緊張局勢加劇

儘管國際裁決認為中國的主張沒有法律依據,中國仍聲稱擁有南海大部分主權,而且中國海警與菲律賓海岸防衛隊發生多起衝突,引發了對武裝衝突的擔憂。

菲律賓指責中國在海上的強勢作為,包括使用水砲、對菲律賓船隻採取危險行動,並阻撓菲律賓船隻對爭議水域的前哨基地運送補給。

菲律賓國防部長吉爾伯托.特奧多羅(Gilberto Teodoro)在 3 月 5 日的一次採訪中表示,中國在爭議水域日益加劇的強勢作為現已被視為對菲律賓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

他表示,「最大的外部威脅實際上是中國的挑釁、中國的擴張以及中國試圖透過武力或默許來改變國際法……又或者試圖重塑一個由中國控制的世界秩序。」

王毅形容中菲之間的海上對峙為菲律賓精心編排的「皮影戲」,旨在抹黑中國形象,並聲稱外部勢力和西方媒體放大了這些爭議。

他再次重申中國在維護領土完整和海事權益方面的立場,包括有爭議的仁愛礁(Second Thomas Shoal)和黃岩島(Scarborough Shoal),並警告稱,「侵權挑釁必將自食其果」、「甘當棋子最後只會被拋棄」。

王毅還把苗頭對準美國,批評華盛頓的印太戰略,指責美國在該地區「挑起事端、製造分歧」。

反制中国

隨著中國強化其主權主張,區域各方更希望尋求鞏固自身立場並加強與西方盟國的關係。

過去一年,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海軍在南海的部署明顯增加。

《日本經濟新聞》亞洲版在 3 月的報導稱,歐洲外交官強調了日益增加的西方參與,強調他們的意圖是維護基於規則的秩序,而非進行直接的對抗。

一位高階西方外交官對該媒體表示,「2024 年,在這裡看到更多的歐洲軍艦……護衛艦的數量比前幾年更多,這是一個事實。」他強調,他們的存在突顯了「航行自由、尊重國際法和尊重主權」。

北京的強勢海上作為,加上西方海軍部署增加,預示著南海安全情勢將日益複雜和緊張。

隨著《南海行為準則》談判持續進行,東協國家面臨挑戰,必須與中國進行外交接觸,且同時加強與外部夥伴的國防合作。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

Policy Link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