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 Wesolowsky |
分析人士指出,莫斯科与北京似乎正在加强对海上秘密破坏行动的协调,目标针对全球通信中至关重要的海底电缆,行动范围从波罗的海一直延伸至台湾周边海域。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许多涉及与俄罗斯或中国有关的船只——让人担忧两大国越来越有意愿合作破坏关键基础设施,作为更广泛的混合战争战略的一部分。
美联社在 1 月 28 日的报道中表示,据欧洲和台湾官员的说法,自 2023 年以来,波罗的海及台湾周边至少发生了 11 起电缆受损事件。虽然部分事件被归因于意外事故,但许多事件具有蓄意破坏的典型特征。
全球台湾研究所副主任郑哲轩(John Dotson)2 月份在詹姆斯敦基金会(Jamestown Foundation)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这一系列事件表明,莫斯科与北京在海上破坏行动方面的合作意愿正在增强。」詹姆斯敦基金会是一家研究欧亚安全的美国智库。
一连串可疑事件
尽管莫斯科与北京均否认与这些电缆事件有关,但分析人士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是协同行动——尤其是考虑到两地使用的战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1 月 3 日,台湾海巡署在野柳东北部发现受损电缆。当局怀疑是香港注册的「顺兴39号」船只造成了损坏。该船在涉嫌干扰其应答器信号后逃离现场。
自 2024 年 12 月到 2025 年 1 月,一艘悬挂伯利兹国旗、由俄罗斯运营的「瓦西里·舒克申号」(Vasily Shukshin)船只在台湾南部海岸附近徘徊近一个月,没有任何明确的商业活动。
这些仅是越来越多可疑事件中的最新案例。2023 年,中国船只曾切断台湾与马祖群岛之间的两条海底电缆。根据台湾官方数据,从 2018 年到 2023 年初,类似干扰事件至少发生了 20 次。
根据《新闻周刊》(Newsweek)1 月 10 日报道,中国对切断海底电缆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 2009 年。
俄罗斯的混合战争行动
在波罗的海也出现了类似战术。与俄罗斯「影子舰队」有关的船只涉嫌破坏海底基础设施。据报道,这些船只拖曳锚链穿越电缆路线,或在电缆密集的地区无故长期逗留。
官员警告称,克里姆林宫正在开启混合战争的新战线。
立陶宛能源部长日吉曼塔斯·瓦伊丘纳斯(Žygimantas Vaičiūnas)4 月 7 日接受《政客》」(Politico)新闻采访时指出,不断增加的可疑海上活动正在威胁该地区的经济稳定。他说:「我们正在目睹……一个新的现实。」
观察人士指出,俄罗斯与中国的船只在这两个地区采用相似战术,表明双方在行动上的协调性正在上升。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北约于 1 月启动了「波罗的海哨兵」(Baltic Sentry)计划,加强海上监控。
北约盟国在 1 月 14 日的联合声明中表示:「我们对破坏或威胁关键水下基础设施运行的行为深感担忧,无论是疏忽还是恶意的。我们强烈谴责针对关键水下基础设施的破坏行为。」
分析人士称,波罗的海是从事破坏活动的理想场域。
海事人工智能平台「 Windward 」表示,波罗的海「有多个电缆汇集的咽喉点,增加了电缆遭受破坏或干扰的可能性」。
2023 年,美国网络安全公司「记录未来」(Recorded Future) 警告称,俄罗斯对绘制海底电缆路线图的兴趣日益浓厚,「这极有可能是为了潜在的破坏或干扰。」
不过,并非所有事件都能定义为蓄意行为。「记录未来」最近承认,航海技术欠佳、设备老化以及恶劣的天气也可能是造成损害的部分原因。
其中一个案例涉及一艘与俄罗斯有关的「雄鹰 S 号」(Eagle S)船只,该船于 2024 年 12 月 25 日拖锚近 62 英里,导致多条电缆受损。芬兰当局最初怀疑是蓄意破坏行为,但后来以技术故障而非故意破坏的理由释放了该船。
然而,此次芬兰与俄罗斯的冲突凸显了国际社会应对潜在破坏行为的决心日益增强,西方官员在保护关键基础设施方面表现出更为强硬的立场。
「我们决心阻止、侦测并打击任何破坏企图,」北约盟国在 1 月 14 日的联合声明中表示:「任何对我们基础设施的攻击都将遭到强硬且坚决的回击。我们随时准备对恶意实施的敌对行动进行适当的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