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贾斐懋 |
中国正忙于研制无人机,并称其将改变战争方式。
若是台海爆发冲突,中国可能不仅部署导弹和战斗机,还会动用无人机,在密集信号干扰环境中建立电磁平静区。中国科学家表示,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名为“风暴之眼”的新型电子战 (EW)技术,可以干扰敌方通信和导航系统,同时保护友军和盟友的信号免受干扰。
据《南华早报》8 月报道,该技术目前仍处于模拟阶段,其工作原理是两架无人机协同操作:一架释放干扰信号压制敌方雷达或通信,另一架则发射反向信号,消除特定位置的干扰。
研究人员声称,这种方法可以创造出与台风眼相当的“电磁平静区”。
![照片显示东风“猛士”装甲车上的先进电子战系统。据报道,这些系统旨在利用超短波干扰,增强中国军队破坏敌方通信和情报的能力。[Jesus Roman / X 平台]](/gc9/images/2025/09/09/51887-ctl181a-370_237.webp)
![EA-37B 电子战机采用湾流 G550 机身。[BAE Systems]](/gc9/images/2025/09/09/51886-ec-37b-compass-img-370_237.webp)
《南华早报》在 8 月份的另一篇报道中称,中国军事研究人员正在从乌克兰战争中的汲取教训。
在俄罗斯全面入侵的初期,莫斯科发动无差别的电子干扰,不仅扰乱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也扰乱了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甚至俄罗斯自己的格罗纳斯网络。
中国科学家总结说,为了避免“自作自受”的伤害,军队必须开发更精确的定向干扰和反干扰技术。
无人机有其局限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委任助理研究员高志荣告诉焦点,虽然中国的新技术在理论上可行,但作战时以无人机为核心平台,仍然面临挑战。
他说,无人机受制于体型,可携带的天线数量和输出功率也有限。
高志荣问道,“无人机只靠有限的天线,怎么可能适应各种波长,各种频率?”
电力供应是另一个问题。干扰功率和覆盖范围越大,无人机耗电量就越大,反过来又会降低飞行续航力。
高志荣表示,中国的双无人机协同干扰模式并非突破性的概念,而且有效覆盖范围仍然有限。
他说:“所谓的‘电磁风暴之眼’多半是宣传成分。”
不过,他警告称,如果中国成功开发这项技术,仍足以应用于台海冲突。
美国选择载人飞机
华盛顿走上了另一条路。
高志荣表示,美国军方也曾开发类似的概念和技术,不过是使用载人飞机来操作。
美国空军的新型 EA-37B 电子战机可以干扰敌方系统,同时保护友军网络,比无人机具备更高的功率和更广的频率覆盖范围。
EA-37B 继承旧式 EC-130H 电子战机约 70% 的系统,但比前身具有更强的生存力。
其主要特征包括安装在机身两侧的大型天线阵列,以及加装额外天线的加大机鼻;這是美军目前唯一的远程全频谱电子战平台,能够扰乱敌方的指挥、管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和瞄准系统。
高志荣表示,美国的电子战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大型载人平台。
然而,在美国空军“协同作战飞机”(Collaborative Combat Aircraft, CCA)计划之下,也将开发衍生的无人机系统来执行电子战任务。EA-37B 的电子系统设计就确保不同平台能够协同作战,互不干扰。
美国电子战机也有助于台湾
高志荣说,台湾应该考虑向美国争取采购 EA-37B。
一旦发生冲突,台湾可以破坏中国在福州和漳州两地指挥中心之间,以及空中预警机与其下属战斗机之间的语音和数据链接,从而破坏北京的指挥和管制。
高志荣表示,近年来,美国空军不断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和电子侦察行动,确保在地区冲突爆发时保持电磁主导的优势。
![2024 年 11 月 14 日,中国制沈阳“歼-16D”电子战机在广东珠海举行的第 15 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展出。 [Hector Retamal / 法新社]](/gc9/images/2025/09/09/51885-afp__20241114__36mf99h__v1__highres__chinaaerospaceexhibition-370_237.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