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能力

印度扩大与澳大利亚防务联系、与韩国海军合作

中国在中印边境的挑衅行为,可能已强化印度寻求新盟友的决心。

10 月 13 日,印度自制的海军导弹护卫舰“萨赫亚德里号”停靠在韩国的釜山海军基地,是印度在印太地区持续海上部署的一环。[印度驻首尔大使馆 / X 平台]
10 月 13 日,印度自制的海军导弹护卫舰“萨赫亚德里号”停靠在韩国的釜山海军基地,是印度在印太地区持续海上部署的一环。[印度驻首尔大使馆 / X 平台]

撰文 / 扎拉克汗 |

印度正忙于加强印太地区的战略伙伴网络,主要目的是应对区域国家所称的中国日益强势作为。

分析人士指出,包括先进海军演习、情报共享框架及后勤协议在内,强化军事合作反映出印太国家共同阻止北京成为海上主导强权的决心。

这种逐渐成形的合作在两方面最明显:印度与澳大利亚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印度与韩国的新兴海军合作。

与澳大利亚的优先关系

新德里与堪培拉之间的合作已超越传统伙伴关系,成为双方所谓的印太地区“优先战略关系”。

9 月 25 日,印度自制的反潜护卫舰“卡德马特号”(INS Kadmatt)抵达澳大利亚的凯恩斯,进行短期作战调整。[印度驻澳大利亚高级专员公署 / X 平台]
9 月 25 日,印度自制的反潜护卫舰“卡德马特号”(INS Kadmatt)抵达澳大利亚的凯恩斯,进行短期作战调整。[印度驻澳大利亚高级专员公署 / X 平台]

10 月 9 日,印度防长辛格(Rajnath Singh)访问澳大利亚。这是印度防长自 2013 年以来首次访问澳大利亚,双方签署了三项重要协议:建立机密军事情报共享框架、提供潜艇互助搜救支援,以及举行正式联合参谋会谈以促进作战协调。

分析人士称,此次访问正值印太地区战略竞争加剧之际。

澳大利亚亚洲协会(Asia Society Australia)高级政策研究员萨哈(Premesha Saha)在 10 月 9 日的分析中指出:“中国不断扩张的海军势力、灰色地带的新型竞争,以及四方安全对话(Quad)等小型多边倡议骤增,都在重塑格局。”

两国防长发表联合声明,再次强调“加强与区域伙伴合作的重要性,以协助维持自由、开放、和平、稳定及繁荣的印太地区。”

他们重申“强力支持航行与飞越自由、区域通商无阻,以及符合国际法的其他合法海上使用权,尤其是 1982 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中国拒绝接受 2016 年仲裁庭裁决,该裁决反对其对南海 80% 以上水域的主权主张。

对抗中国的伙伴关系

印度已与其他国家建立多种伙伴关系,以应对中国破坏航行自由规范及邻国专属经济区的行径

例如,印度与澳大利亚都是四方安全对话的成员,该组织还包括美国与日本,是印太地区制衡中国的力量。

2025 年,印度首次参加“护身军刀”(Talisman Sabre)军演。这项两年一度的演习由澳大利亚与美国主导,共有来自 19 个参演国及 2 个观察国超过 4 万名军人参加。演习于今年夏季在澳大利亚及巴布亚新几内亚举行。

印度今年同样参加了“马拉巴尔”(Malabar)海军演习,今年由印度主办,四方安全对话的所有成员国均参与演习。

深化与韩国的关系

在中国邻近地区,印度正积极拉拢韩国。

双方海军互动日益增加,显示印度抑制中国野心的又一努力。

10 月 13 日,印度与韩国在韩国釜山外海举行首次双边海军演习。

参演舰艇包括印度自制的隐身护卫舰“萨赫亚德里号”(INS Sahyadri)。

印度驻首尔大使馆在 10 月 15 日的声明中表示:“萨赫亚德里号持续于南海与印太地区作战部署,凸显印度作为负责任海上利益相关方与优先安全伙伴的地位。”

大使馆指出“印太地区在海洋地缘政治格局中日趋重要。”

中国自己的错

分析人士称,印度近期的外交及战略行动,责任应归咎于中国。

麻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高级研究员德苏莎(Shanthie Mariet D'Souza)在最近的分析中指出,北京加剧中印边境紧张,替印度与澳大利亚的“战略结盟提供最重要的单一推力”。

印度与中国的争议边界长达 3,400 多公里。

德苏莎提到新德里与北京之间的长期恩怨,包括“2017 年印度与中国在不丹洞朗(Doklam)高原的对峙,以及 2020 年 5 月的冲突”;在 2020 年 5 月,双方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实际控制线”沿线发生冲突,造成 20 名印度士兵和 5 名中国士兵阵亡。

除了寻求潜在盟友,印度还升级导弹计划,并且改善边境基础设施

印度最近从轨道发射装置成功试射了射程可达 2,000 公里的“烈火-P”(Agni-P)导弹,标志着朝这个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您喜欢这篇文章吗?

Policy Link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