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

台灣面臨抵抗中國間諜的生存之戰

分析人士警告說,北京對台灣軍方人員、政界人士和網紅的滲透,威脅國家安全並加劇對爆發衝突的擔憂。

2020 年 11 月 7 日,台灣儀隊在台北的一場活動中表演。因涉嫌中國間諜活動而被起訴的台灣人數不斷增加,去年有超過 67% 的起訴案件涉及軍事人員。 [Ceng Shou / NurPhoto,法新社]
2020 年 11 月 7 日,台灣儀隊在台北的一場活動中表演。因涉嫌中國間諜活動而被起訴的台灣人數不斷增加,去年有超過 67% 的起訴案件涉及軍事人員。 [Ceng Shou / NurPhoto,法新社]

《焦點》和法新社 |

隨著台灣政府尋求採取更嚴厲的措施來阻止北京的滲透活動並遏止台灣叛徒,觀察人士警告稱,台灣因其公民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而面臨的生存威脅愈來愈大。

情報分析人士告訴法新社說,儘管北京和台北多年來一直在互相監視,但由於中國攻擊的風險,間諜活動對台灣的威脅更大。

台灣情報機構稱,中國使用「多種管道和策略」滲透台灣軍隊、政府機構和親中組織。

而主要目標為退役和現役軍人,他們在金錢、勒索或親中思想的誘使下竊取國防機密、誓言向中國軍方投降,並成立武裝團體幫助入侵部隊。

中國聲稱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並長期威脅使用武力奪取台灣——台北政府對此表示反對。

詹姆斯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主席彼得.馬蒂斯(Peter Mattis )表示,儘管世界各國政府都在進行間諜活動,但是對台灣的威脅更大。

「過去從未出現過這種規模且帶有惡意目的,並以併吞為最終目標的做法,這使得情況有所不同,」身為前中央情報局反情報分析師的馬蒂斯說。

「這牽涉到一個更根本的問題……關係到一個民族國家或一個國家的存亡。」

官方數據顯示,近年來,台灣因涉嫌為北京從事間諜活動而被起訴的被告數量急劇增加。

台灣國家安全局表示,去年有 64 名被告因涉嫌中國間諜罪被起訴,而 2023 年則為 48 人,2022 年只有 10 人。

其中,2024 年還包括了 15 名退伍軍人和 28 名現役軍人,刑期最高可達 20 年。

國防部在 3 月 10 日公佈了一項立法草案,計劃對效忠敵人並損害軍隊利益的現役軍人處以 1 至 7 年監禁。

檢察總長邢泰釗表示:「一般來說,對於違反國家安全法的行為,軍人的起訴率相對較高。」

「這是因為軍隊肩負著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並且擁有武器,因此對其標準要求更為嚴格,」 邢泰釗對法新社表示。

「這並不是說一般民眾不會涉及此類活動,而是因為一般民眾的此類行為並不一定構成刑事犯罪。」

士兵和歌手

台灣和中國由於語言相同而有政治、文化和教育交流的歷史,這為中國招募人員培養間諜提供了機會。

分析人士稱,近年來,由於兩岸局勢緊張和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此類交流減少,北京方面找到了其他方式來滲透台灣。

中國利用罪犯、宗教寺廟和網路平台接觸台灣退休和現役軍人,使用金錢甚至政治宣傳來引誘他們從事間諜活動。

非正規銀行向那些陷入財務困境的人提供貸款,然後以提供資訊為條件免除他們的債務。

中國也透過網路遊戲招募了一些間諜。

中國要求間諜分享軍事情報,例如基地和倉庫的位置,或成立武裝團體。

台灣情報機構稱,中國利用 「黑幫招募退役軍人並組織他們的前戰友成立『狙擊隊』,策劃針對台灣軍事單位和外國使館的狙擊任務。」

民進黨立法委員沈伯洋表示,中國威逼歌手、社群媒體網紅和政客為其做事,散播假消息、表達親中觀點或獲取情報。

沈伯洋研究過中國的影響力運作,去年因涉嫌「分離主義」而受到北京的制裁。 他說,中國的間諜網正在「不斷壯大」。

他說:「他們試圖削弱的不只是我們的防禦,還有整個民主體系。」

提高意識

同樣來自民進黨的賴清德總統今年 3 月初將中國稱為「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打擊中國間諜和滲透的措施。

其中包括確保民選官員的兩岸交流透明度,以及恢復和平時期的軍事審判——這對曾實施戒嚴近 40 年的台灣來說,是一個敏感問題。

近期的調查顯示,大多數台灣人反對與中國統一。

來自位於台北的智庫「歐洲安全政策價值中心」(European Values 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的雅庫布.詹達 (Jakub Janda) 表示,仍需採取更多措施來提高民眾對中國間諜活動威脅台灣的意識。

「如果你背叛了自己的國家,這必須是完全不可接受的,」主張實施更嚴厲懲罰的詹達表示。

「如果社會上有這種氛圍,那麼中國情報機構招募人員實際上就會困難得多。」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

Policy Link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