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能力

臺灣舉行軍事演習 反制中國「灰色地帶」戰術

分析人士表示,北京可能會以封鎖策略削弱臺灣的抵抗決心。

3 月18 日,在臺灣首次針對解放軍「灰色地帶」攻擊的「立即備戰操演」期間,海軍光六快艇停泊在漁港裡,為潛在衝突預做演練。[資料照片/臺灣國防部]
3 月18 日,在臺灣首次針對解放軍「灰色地帶」攻擊的「立即備戰操演」期間,海軍光六快艇停泊在漁港裡,為潛在衝突預做演練。[資料照片/臺灣國防部]

賈斐懋 |

臺灣軍方於 3 月首度展開為期五天的「立即備戰操演」,反制中國的「灰色地帶」戰術。

作為演習的一部分,臺灣陸軍在淡水河沿岸設置了障礙物,模擬阻撓中國人民解放軍(PLA)抵達該國首都台北。

據當地媒體援引軍方消息人士的話稱,17 日的演習是假設解放軍可能突然將在臺灣周邊的軍事演習或「灰色地帶」行動升級為實際攻擊。

此術語指具有挑釁或侵略性、但尚未演變為公開衝突的行動。

3 月 18 日,臺灣空軍第五聯隊在首次「立即備戰操演」期間,執行恢復戰備潛力裝掛工作。[資料照片/臺灣國防部]
3 月 18 日,臺灣空軍第五聯隊在首次「立即備戰操演」期間,執行恢復戰備潛力裝掛工作。[資料照片/臺灣國防部]

今年 1 月至 3 月,解放軍東部戰區共執行了 11 次聯合戰備警巡,模擬對臺灣實施封鎖。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向《焦點》表示,解放軍一直透過「聯合戰備警巡」,演練快速部署軍力,包圍臺灣。

解放軍在臺灣島東部海岸外的西太平洋活動日益常態化,構成最大威脅。至於更遠的東南方海域則已超出臺灣監測範圍。

揭仲警告說:「西太平洋是台海空軍保存戰力之處,一旦遭共軍優先佔據,將使主力機艦曝露於砲火,更難預測中共攻擊時機。」

臺灣國防部長顧立雄 3 月 19 日在立法院表示,「立即備戰操演」是為了因應解放軍的高強度攻擊演習。

顧立雄說:「只要他來演習,我們也要相對應的預判他可能的動作,做相對應的操演。」

揭仲表示:「以後當共軍演習規模達標,我們的戰備程度將自動提升。」他強調臺灣需要調整應變計劃,確保關鍵作戰部隊能即刻達成戰備狀態,降低誤判風險。

封鎖威脅

《華爾街日報》於 3 月 23 日報導稱,北京已準備好採取封鎖措施,使臺灣與世界其他地區隔離。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林碧瑩向該報表示:「我認為美國與台灣都有共識,只要中國願意,今天就可以隔離封鎖台灣。」

該報導也指出,中國若封鎖臺灣,將引發全球危機,促使臺灣作出軍事回應,並強迫美國抉擇是否介入。

臺灣有 96% 的能源和 70% 的糧食依賴進口,如果運輸通道受阻,將面臨嚴重後果。

一旦中國實施海上封鎖,商船航行風險將大幅上升,可能導致供應鏈癱瘓。

該報導指出,中國最直接的戰術之一是對臺灣軍事基地及關鍵基礎設施進行精準打擊,削弱其防衛能力。

此外,北京方面可能以臺灣的數位基礎建設為目標實施攻擊。

臺灣周邊環繞著十多條海底電纜,這些電纜是對外通訊的關鍵。過去曾有疑似中國船隻在附近海域活動時,破壞其中部分電纜。

封鎖戰術的最終選項是網路戰。

臺北方面表示,解放軍針對臺灣的每一次大規模演習,幾乎都伴隨著網路攻擊及散佈虛假資訊。

防禦準備

為應對解放軍可能實施的封鎖,臺灣積極強化維護基礎設施,並制訂備援方案以因應「灰色地帶」的行動侵擾。

總統賴清德在 2 月時表示,自 2023 年以來,台灣與馬祖離島之間的微波頻寬已擴充近六倍。儘管速度不如海底電纜,但是微波可做為發生斷纜時的備援方案。

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江炘杓在 1 月份發行的《國防安全研究院通訊》中,建議臺灣應加速推進低軌衛星計劃。

此舉可確保在海底電纜斷裂時,通訊、金融及醫療等關鍵服務仍能正常運作。

此外,他還建議增設更多微波通信站,以強化通信系統的韌性。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

Policy Link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