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

中國的政治合法性影響對台的軍事戰略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 (RAND Corporation) 表示,北京可能會冒更大風險,包括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但是更可能選擇封鎖或奪取離島,而非全面入侵。

拍攝於去年 12 月 20 日的照片顯示,習近平在中國澳門檢閱部隊。蘭德公司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政治合法性強弱,將影響其發動大規模軍事衝突的意願。 (李剛 / 新華社、法新社)
拍攝於去年 12 月 20 日的照片顯示,習近平在中國澳門檢閱部隊。蘭德公司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政治合法性強弱,將影響其發動大規模軍事衝突的意願。 (李剛 / 新華社、法新社)

華子良 |

根據蘭德公司近期的一份報告,即使在南海和西太平洋進行多次演習,中國人民解放軍仍然以維護中國共產黨統治為重,而非優先處理軍事衝突。

蘭德公司在一月底發佈題為《政治合法性與人民解放軍》的報告。

報告中檢視自 1949 年以來,中國的政治合法性如何演變,從中國國家主席毛澤東的革命魅力至鄧小平的經濟繁榮模式,再到現在習近平的民族民粹主義。

作者指出習近平依賴民族民粹主義,加強解放軍透過軍事現代化展現國家實力的角色。

然而,解放軍仍然「避免可能導致大量傷亡的重大衝突事件」,以免削弱中共的合法性。

該報告略述未來可能出現的四種情境,其中三種 ーー 復興中國、激進中國和堡壘中國 ーー 對台灣和地區安全的影響最大。

在復興中國的情境中,中共克服經濟挑戰,加強發展經濟,讓解放軍更有能力對抗美軍。

北京可能會冒更大風險,包括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但是更可能選擇封鎖或奪取離島,而非全面入侵。

如果是在激進中國的情境裡出現內部政治動盪,中共可能藉由極端民族主義轉移國內的緊張局勢,更有可能採取冒險行動,例如封鎖或空襲台灣。然而,這類行動可能升級到難以為繼的衝突。

另一方面,如果因為經濟衰退和治理失敗讓中國陷入堡壘中國情境所描述的防禦立場,解放軍將優先在國內維穩,而非處理外部衝突。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北京仍可透過網路攻擊和經濟脅迫向台灣施壓。

軍事行動

雖然蘭德公司的報告認為中國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向台灣發動大規模戰爭,但是美國戰略司令部指揮官安東尼‧柯頓 (Anthony J. Cotton) 上將在 3 月的國防會議上警告,中國已加速軍事建設,以「準備在 2027 年之前奪取台灣」。

台灣的中華策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在 2 月向《大紀元時報》表示,中國已為 2027 年和 2030 年設定了軍事備戰目標,與更大的軍事發展目標保持一致。

習近平將中共在 2049 年實現 「偉大復興 」的長期目標與 「兩岸統一 」綁在一起。揭仲解釋,如果和平統一看似不太可能實現,軍事行動似乎是可望成功的選擇。

蘭德公司表示,中國政治合法性強弱,將影響其發動大規模軍事衝突的意願。

穩定而強大的中國可能會更仔細思考軍事風險,而內部動盪則可能促使中共藉民族主義動員,導致更激進行動出現。

蘭德公司提議,台灣應提升防禦能力應對潛在威脅,密切留意中國內部動向,並加強與國際盟友的夥伴關係,維持地區穩定,遏阻軍事行動升級。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

Policy Link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