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

中國核武力量快速成長,提高戰略風險

中國核武迅速擴張,正在改變區域權力平衡,並引發美國在印太地區盟友的新一波焦慮。

2019 年 10 月 1 日,中國「東風-41型」 (DF-41) 洲際戰略核彈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 70 週年的閱兵典禮上亮相。中國正迅速崛起為成長最快的核子強國。[Lan Hongguang / 新華社提供/AFP]
2019 年 10 月 1 日,中國「東風-41型」 (DF-41) 洲際戰略核彈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 70 週年的閱兵典禮上亮相。中國正迅速崛起為成長最快的核子強國。[Lan Hongguang / 新華社提供/AFP]

撰文/ 吳巧曦 |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最新年度報告顯示,中國核武庫的擴張速度超過任何其他國家。

6 月 16 日發布的報告估計,北京目前至少擁有 600 枚核彈頭,較前一年的 500 枚大幅增加,自 2023 年以來每年新增約 100 枚核彈頭。

報告指出,中國的核武庫「預計未來十年將持續成長」。

這種前景引發美國及其印太地區盟友的新憂慮。

截至 1 月份,9 個擁核國家核彈頭庫存的估計數量。[SIPRI]
截至 1 月份,9 個擁核國家核彈頭庫存的估計數量。[SIPRI]

根據 SIPRI,中國目前擁有 600 枚核彈頭,核武庫規模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俄羅斯的 5,459 枚和美國的 5,177 枚。

SIPRI 指出,中國核彈庫存現已超越英國與法國,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核武庫」。

而且其成長軌跡相當明確。SIPRI 預測,到 2035 年,中國可能擁有多達 1,500 枚核彈頭;一旦達到這個程度,將標誌全球核平衡發生巨大變化。

核武擴張

中國核武擴張伴隨著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升級。

截至 1 月份,中國已在 6 個地區建成或即將完成約 350 座洲際彈道飛彈(ICBM)發射井;其中 3 個位於北方沙漠,3 個在東部山區。

SIPRI 報告指出:「視中國如何建構軍力而定,到 2030 年,中國可能擁有的洲際彈道飛彈數量至少相當於俄羅斯或美國。」

然而,中國的總彈頭數量仍遠低於美國與俄羅斯。

中國積極發展軍事現代化,包括部署可攜帶多枚多目標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s)的飛彈,尤其是「東風-5型」(DF-5) 和「東風-41型」(DF-41) 洲際彈道飛彈,同時擴展其核三位一體能力,包含潛射彈道飛彈與新一代可搭載核武的轟炸機。

SIPRI 資深研究員兼美國科學家聯盟核資訊計畫主任克里斯坦森(Hans M. Kristensen)指出,這波核武擴張有多重因素,包括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必須在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號召。

根據《南華早報》6 月 16 日報導,克里斯坦森補充說道,北京可能歸結過去「最低限度威攝態勢」已不再足夠,尤其是在美國飛彈防禦系統能力日益強大的情況下。

儘管核武持續擴張,克里斯坦森質疑中國在區域衝突中動用戰略洲際彈道飛彈的可信度,指出威脅「為了台灣這樣的區域局勢,就動用中央戰略洲際彈道飛彈攻擊美國本土,恐怕並不可信」,

因為「這將引發美國對中國的重大核報復。」

根據《新聞週刊》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於 6 月 16 日表示,中國恪守「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並承諾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憂慮升溫

儘管如此,中國日益增強的能力仍加劇區域焦慮。

根據《印度快報》報導,SIPRI 指出,儘管巴基斯坦仍是印度主要的威懾對象,但印度現在「愈來愈重視可打擊中國全境的長程武器」。

這項轉變顯示,新德里正在適應北京核武崛起的戰略影響,有可能引發亞洲更廣泛的軍備競賽。

澳洲副總理馬爾斯(Richard Marles)6 月初訪問印尼時表示,中國迅速成長的核武庫正引發澳洲的「安全焦慮」。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的核擴張不僅僅是為了追求軍事均勢。

在去年 11 月的《外交政策》上,巴爾澤 (Kyle Balzer) 與布盧門撒爾 (Dan Blumenthal) 撰文指出,中國核武擴張的真正目的是削弱美國安全保證的可信度,從而迫使日本、南韓與菲律賓等美國盟友重新考慮與華府的結盟關係。

巴爾澤與布盧門撒爾補充說:「中國的核地緣政治旨在破壞目前對其建立的海上屏障。」

也有愈來愈多的中國軍事規劃者在分析中將現代化核武視為能阻止外部干預區域事務的「王牌」。

中國拒絕參與核武控制談判,使局勢更加複雜,有可能加深戰略互不信任與加速區域軍備競爭。

北京則將美國提出的核透明與限制建議斥為「不公平且不切實際」。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

Policy Link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