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能力

全球造船業「脫鉤中國」 ,日、韓急起直追

中國近年來一直穩坐全球造船業龍頭,但目前卻面臨市佔率下滑和不斷加大的脫鉤壓力。

7 月 23 日,韓華海洋位於南韓巨濟的總部和造船廠。該公司已宣布一項 50 億美元計劃,將擴建其美國造船廠,以深化與華府的合作。 [Seung-il Ryu / NurPhoto 提供 / 法新社 ]
7 月 23 日,韓華海洋位於南韓巨濟的總部和造船廠。該公司已宣布一項 50 億美元計劃,將擴建其美國造船廠,以深化與華府的合作。 [Seung-il Ryu / NurPhoto 提供 / 法新社 ]

撰文 / 吳巧曦 |

中國一大關鍵工業部門現在正面臨來自亞洲的競爭壓力。

近八年來,中國一直維持全球造船業領先地位,但其優勢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南韓和日本正急起直追,並聚焦「國家安全」以重塑產業布局。

根據海事諮詢機構克拉克森研究公司(Clarksons Research)統計,今年 1 至 7 月全球新船訂單合計 2326 萬修正總噸(CGT),共 788 艘。其中,中國船廠承接 1303 萬修正總噸,共 463 艘,市佔率為 56%,較去年同期銳減 59%,但仍居全球首位。

2020 年 6 月,位於南韓蔚山的現代尾浦造船廠。其母公司 HD 現代正在投資智慧造船,並與美國合作夥伴成立聯合基金,以加強盟國的海上能力。 [Seung-il Ryu / NurPhoto 提供 / 法新社]
2020 年 6 月,位於南韓蔚山的現代尾浦造船廠。其母公司 HD 現代正在投資智慧造船,並與美國合作夥伴成立聯合基金,以加強盟國的海上能力。 [Seung-il Ryu / NurPhoto 提供 / 法新社]
4 月 15 日,在日本橫濱三菱重工公司,美國海軍「米格爾基思號」(USS Miguel Keith)遠征移動基地艦完成為期 5 個月的大修。這是日本擴大與盟國聯合維修能力的里程碑。 [Randall Baucom / 美國海軍]
4 月 15 日,在日本橫濱三菱重工公司,美國海軍「米格爾基思號」(USS Miguel Keith)遠征移動基地艦完成為期 5 個月的大修。這是日本擴大與盟國聯合維修能力的里程碑。 [Randall Baucom / 美國海軍]

南韓接單 524 萬修正總噸,共 123 艘,市佔率為 23%,年減 37%,排名第二。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接單量大幅下滑,與美國對中國造船業的限制措施及市場的「去中國化」趨勢有關。

SHIPBID 新加坡分公司總經理韓寧 7 月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指出,中國訂單下滑「主要是因為全球船東擔憂美國針對中國造船業採取的措施,因此調整策略」。

Steptoe.com 7 月份報導稱,美國將從 10 月 14 日起,對所有進入美國港口、由中國擁有、營運或建造的船舶徵收高額港口費。

《華爾街日報》7 月報導稱,美國「提議對中國製造的起重機和其他貨物裝卸設備徵收高達 100% 的關稅」。

南韓的崛起

同時,南韓正在加速擴張海外合作版圖,承諾投入 1500 億美元來加強美國造船業。

南韓正在參與美國海軍艦艇的維護、修理與大修(MRO)合約競標。 現代重工 8 月宣布拿下美國海軍「艾倫謝潑德號」(USNS Alan Shepard)合約;韓華海洋則接下「華利史艾拉號」(USNS Wally Schirra)、「育空號」(USNS Yukon)及「查爾斯德魯號」(USNS Charles Drew)的合約。

根據路透社報導,韓華海洋於 8 月底另行宣布,將投資其美國船廠 50 億美元,目標是將年產量擴大到 20 艘船。

現代重工已與美國 AI 與國防公司 Palantir 合作開發「未來造船廠」,運用機器人與 AI 技術,預計將生產力提升逾 30%。

現代重工與韓國開發銀行和美國投資公司 Cerberus 合作,成立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基金,用於海上物流、先進海洋技術和相關造船能力。

今年 7 月,現代重工與印度國營科欽造船廠(Cochin Shipyard Limited)簽署全面合作備忘錄,並已在沙烏地阿拉伯成立合資船廠。

同時,三星電子於 8 月與美國 Vigor Marine Group 達成協議,將在美國海軍艦艇維修、船廠現代化和聯合建造方面展開合作。

日本取得進展

日本也在急起直追,已與澳洲於 8 月簽署價值 65 億美元的軍艦合約。三菱重工將自 2029 年起將為澳洲皇家海軍建造 3 艘升級版「最上級」(Mogami-class)多用途護衛艦,另有 8 艘在澳洲建造。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國防戰略資深分析師格雷姆(Euan Graham)8 月向路透表示,這項合作計畫將「使中國更難挑撥日、澳兩國關係,並向北京發出一致訊號:兩國都願意將準同盟關係化為實際運作」。

日本造船業產量從 1990 年代全球市占率近五成,下滑至今只剩約一成。

為此,日本政府與自民黨推動建立「國家造船廠」,由政府主導建造或收購造船廠,並交由民間運營。

今治造船在 6 月宣布以 60% 股權併購日本聯合海洋造船,將組成全球第四大船廠。

身兼日本造船工業會會長的今治造船社長檜垣幸人表示,「要成為能夠控制價格的價格領導者,我們必須在 2030 年至少達到 20% 的全球市佔率」。

日本政府已將造船業列為戰略產業,預計今年秋季完成政策方案,規劃成立規模約 1 兆日圓(約 67 億美元)的公私合作基金,支持國內船廠並推動造船設施現代化。

據《朝鮮日報》報導,自民黨經濟安全保障小組 6 月表示,「造船業的流失將危及日本的海運物流、經濟與國家安全」。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

Policy Link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