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

台灣若遭中國封鎖 11 天內電力恐癱瘓

台灣 97% 的能源仰賴海運進口,特別容易受到中國封鎖的影響。

圖為台灣中油在桃園新建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這是台灣確保進口燃料安全的關鍵設施之一。[台灣中油]
圖為台灣中油在桃園新建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這是台灣確保進口燃料安全的關鍵設施之一。[台灣中油]

撰文 / 戴菉 |

中國近期的軍事演習顯示北京可能如何以封鎖海上航線來包圍並扼殺台灣,甚至切斷這座島嶼賴以維生的進口物資。

根據《華爾街日報》10 月 7 日報導,台灣目前 97% 的能源仰賴海運,一旦被完全切斷,台灣的液化天然氣儲備 11 天內就會耗盡,嚴重削弱發電能力。

易受封鎖影響

台灣新北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告訴《焦點》,台灣大部分的能源輸送都靠海運。

假使船東或船公司因為所謂的隔離、檢疫,或者封鎖,而不敢冒險對台灣供給能源的話,「我們確實會碰到這樣非常嚴重的大問題。」

10 月初,台灣馬祖防衛指揮部士兵在馬祖舉行的「第三季雲台實彈操演」中發射 M115 型 203mm 榴彈砲。[青年日報]
10 月初,台灣馬祖防衛指揮部士兵在馬祖舉行的「第三季雲台實彈操演」中發射 M115 型 203mm 榴彈砲。[青年日報]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委任助理研究員亓樂義告訴《焦點》,液化天然氣即使庫存再多, 只要中共對台灣進行了封鎖,「就會對我們台灣的民心、物價都會造成影響,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

他說,所以重點還是不要讓這種事情發生。

美國參議員里基茨(Pete Ricketts)與庫恩斯(Chris Coons)於 9 月共同發起立法,支持確保台灣能獲得穩定的美國液化天然氣供應,其中包括由美方為航運提供保險,以確保即使遭威脅仍能運送。

里基茨表示,他在參與「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的兵推後共同發起了這項法案,模擬結果顯示台灣在遭封鎖後 11 天內就會耗盡液化天然氣。

里基茨告訴《華爾街日報》說,這次兵推「確實凸顯了這可能是台灣的致命弱點」。

《華爾街日報》報導,根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多場兵推結果,即便台灣能短暫維持電力供應,若封鎖持續,台灣仍然需要美國的介入。

該研究顯示,台灣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將持續不到兩週,煤炭約可維持七週,而限電可能會衝擊製造業,特別是 對全球供應鏈至關重要的半導體產業

一旦台灣遭到封鎖,專家說,台灣只能尋求外援。

變成刺猬

黃介正表示,許多關心台灣安全的外國夥伴強調台灣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刺蝟島」,向防禦系統投入資源,使入侵的代價變得高昂。

但他也表示,台灣越注重靜態防禦,就越缺乏投射力量或保護海上航線的能力。

他補充說:「你要台灣當刺蝟,那外國就必須要當台灣的『Uber Eats』。」台灣的海軍主要具備近岸的防禦力量,缺乏中遠程護航能力,這意味著海軍將依賴外部支援來維持補給。

亓樂義表示,中共一旦封鎖台灣,或是以「臨檢」為晃子對台灣實施封鎖,一定需要國際的介入,國際也必然會介入,因為這種行動可能被視為戰爭的前奏,並將威脅到 全球主要航運路線

台灣半導體牽動全球

亓樂義表示,台灣的半導體影響全世界,特別是先進國家都需要這些高端半導體,「有十足充分的理由來介入」。

他強調,有力且持續的國際合作本身就是「最大的戰略威懾」,會降低中國採取封鎖的意願,以免引起眾怒。

《華爾街日報》報導,目前台灣 30% 的液化天然氣來自卡達,「保衛民主基金會」指出這是一個潛在壓力點,因為中國是卡達更大的客戶,可能對卡達施壓。

分析人士說,若台灣把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比例,從目前的 10% 再提高一些,將有助於減少中國對台的能源安全影響。

台灣中油今年已與阿拉斯加簽署意向書,計畫採購數百萬噸的液化天然氣,並可能投資當地的管線與液化計畫。

對此,亓樂義認為,如能分散風險又能獲得美方的保護,是更好的策略。

黃介正則提出八個字的方針:「強軍維和、不戰為勝。」

他說:「讓仗打不起來就是最有可能勝利的契機,只要一打,就不會比沒打之前更好。」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

Policy Link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