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法新社及焦点 |
一家澳大利亚智库在5月27日发布的新报告中警告称,2025年,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将面临一股“债务海啸”,它们需要偿还中国的债务将达到新高。
洛伊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指出,2025年,发展中国家需要向中国偿还的债务预计将达到350亿美元,并在接下来五年里维持在较高水平。
报告特别指出,世界上最贫困、最脆弱的75个国家在2025年需要向中国的偿还的债务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220亿美元。
到2025年,中国预计将占发展中国家所有双边债务偿还额的30%以上,并占低收入国家所有双边债务偿还额约25%,超越了向多边机构或私人债权人的偿还金额。
![这张信息图展示了中国在2025年从净贷款国转变为净收款国的显著变化,届时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将面临创纪录的 220 亿美元的债务偿还。 [洛伊研究所]](/gc9/images/2025/06/06/50620-lowy_institute_figure-370_237.webp)
中国在2010年代发起的“一带一路”贷款热潮为从非洲沙漠到南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港、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这个由国家支持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于2013年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启动,资助了学校、桥梁、医院、主要公路和港口等各类工程项目。
中国继而成为53个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单一债权国,并跻身许多其他国家的前五大债权国之列。
债务追讨者
然而,该研究所指出,新增贷款正在减少,而发展中国家必须偿还的债务金额已超过了新增贷款数额。
研究员杜克(Riley Duke)告诉法新社:“发展中国家正艰难应对对中国的债务偿还和利息支出的‘海啸’。”
杜克补充道:“现在以及未来五年时间里,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像是债务追讨者,而非贷款银行。”
据法新社报道,中国外交部表示“不清楚该报告的具体内容”,但强调“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和融资合作遵守国际惯例。”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少数国家”试图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困境归咎于中国,但“谎言掩盖不了事实真相。”
洛伊研究所筛选世界银行数据,计算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偿还义务。
这项分析进一步确认了中国净贷款状况的快速转变。中国已从净资金提供方(即其借出的资金多于收到的还款)转变为净资金流出方,“目前偿还金额已超过贷款发放金额”。
中国发布有关“一带一路”贷款的数据有限,洛伊研究所的估算很可能低估了中国的实际风险暴露规模。
据《外交家》2021年报道,AidData预估中国约有3850亿美元的“隐性债务”等待偿还。
巩固影响力
此外,洛伊研究所的报告发现,偿还债务开始危及医院、学校和气候变化方面的支出。
报告指出,偿还这些债务的压力“给发展中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报告还质疑中国是否可利用这些债务来获取“地缘政治优势”,尤其是在美国大幅削减对外援助之后。
报告指出,尽管中国的贷款几乎全面减少,但有两类国家的借贷似乎逆势增长。
第一类国家包括洪都拉斯、尼加拉瓜、所罗门群岛、布基纳法索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等,这些国家在与台湾断交、转而承认中国后18个月内获得了新一轮大规模贷款。
另一类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国,中国与其签署新贷款协议来确保获得电池金属或其他关键矿产资源。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四部系列文章之二]